当前位置: 黄鹂 >> 黄鹂的形状 >> 那些年课本中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你可还记
一张日历纸大概伴随了很多人的童年。开学拿到新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回家让爷爷包书皮,上一年已经过去,日历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但是在爷爷的巧手下,它又在新书上重新活了过来。包好书皮的新书还散发着油墨香,来不及等它吹吹风,就抱着书跑进了房间,一页一页仔细翻看着,旁人看来是在预习课本,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是在找书上有趣的课文。站在今天回顾多年以前,包书皮、新文具、新书包,这似乎是每个孩子都曾拥有的强烈的开学仪式感,一路走来我们读过无数本书,看过数不胜数的课文,你还记得那些年让你心想深刻的课本人物吗?
杜甫
作为一届诗圣,除了出现在课本上的诗很多以外,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大概就是他多变的形象吧。从“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再到“万里悲秋常作客,包年多病独登台”,诗圣杜甫可以说是陪伴我们走过了整个青春时光。网络发达后,杜甫的搞怪形象一度让人们印象深刻,或是抽烟、或是弹吉他,各式各样的课本涂鸦,虽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圣人的亵渎,但是不能否认学生们脑洞大开的想象力,让杜甫在千年后又活了一遍。
父亲
父亲这个形象你能联想到谁?是否还记得课本上那个佝偻的背影?“你站在这里不要走,我去买两个橘子”,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将父亲这一形象牢牢地刻画在我们的脑海中。虽然现在这句话变成了年轻人口中的调侃,但是回想起这篇课文时,我还能从记忆深处找出些语句段落,甚至能在脑海里想象出当时的场景。
闰土
这个形象想必大家非常熟悉了,这篇课文的插图至今都还存在很多人的脑海中,一轮圆月、一个少年、一把大叉、一片西瓜地,因为这篇课文,我们认识了“猹”这个动物,“今晚月色很美,适合刺猹”甚至成为了年轻人婉拒爱情的话语。初看不识书中意,再看已是书中人,多年后再回想起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时,只感叹少年闰土终究是随着时光消失了。
数学课本上的一些题目至今都让小编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农夫非要把鸡和兔放在一个笼子里面?为什么设计师非要用影子来计算房子的高度?当年做这些题目时,非常想把农夫和设计师找出来打一顿。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一题小编倒是理解了,那就是一边放水、一边注水,让我们计算什么时候水池放满的题目,这个场景年少无知的我们或许不能明白,但是今时今日,看向自己一边玩手机、一边充电的情形时,一切都恍然大悟了。
小学英语课本上琳达和迈克,初中英语课本上的李雷和韩梅梅,还有高中英语试卷上啥也不会写的李华,请问你有帮李华写过信吗?
除了这些插图外,还有很多名人的照片,不过小编很疑惑的是,为什么出现在历史课本上的科学家大多都是潦草的形象?要么胡子拉碴,要么刚从爆炸中走出来,难道就没有其他好看的照片了吗?肯定是有的,但是据说为了不让小女生们犯花痴,就都用了形象不佳的照片。比如物理学家普朗克,他出现在课本上的形象可以说是非常潦草了,但是翻阅资料后你会发现,用陌上颜如玉,公子世无双这句话形容他一点也不为过,看来编者们为了学生心思都放在学习上真实煞费苦心啊。
恍惚间已经过去了多年,当年的懵懂少年是否长成了理想中的模样?如果不是刻意去回顾的话,想必下次各位和他们相见应该是在自己孩子的课本上了。虽然日历纸已经不通用了,但是也不要忘了给新书包书皮,那是属于开学的仪式感。
每日一问:你还记得哪些印象深刻的课本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