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鹂 >> 黄鹂的种类 >> 唐代才子水平很高的一首诗,既庄且谐,最后
唐诗宋词,博大精深;李白杜甫,光芒万丈。不过好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青年才俊也层出不穷,于是大家才有幸看到百花齐放的壮景。有些诗人喜欢比较庄重的题材,有些诗人则偏爱幽默诙谐,难能可贵的当然是那些庄谐并重的作品。
比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已、以及阿Q等人物形象,既饱含深刻的道理,也让读者在诙谐风趣中记忆犹新。很多禅诗也有这样的风格,比如大家熟知的北宋高僧道潜的诗句,“禅心已作沾泥絮,肯逐春风上下狂?”让苏轼哭笑不得,又极其佩服。下面介绍唐代才子水平很高的一首诗,既庄且谐,最后14字充满理趣。
暮春归故山草堂
唐代: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钱起,字仲文,天宝十载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迁尚书考功郎中。他的诗作体格新奇、理致清赡,内容大多是送别行旅、写景咏物等。钱起的绝句大多蕴藉含蓄,颇有韵味,而且辞采清丽,音调和谐,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
谷口在终南山附近,首句点名时间和地点,“谷口春残黄鸟稀”。从谷口的地名来看,故山草堂应该在其附近或即其所在。“春残”与题相应,表明其归去的时间,而此时黄莺婉转悦耳的叫声已经不多了。宋代曾几《三衢道中》有“添得黄鹂四五声”句,虽也写“黄鸟稀”,抒写一种喜悦情怀,而钱起却有些惆怅心情。
次句紧承首句专写花,“辛夷花尽杏花飞”。辛夷花有白紫两色,白者俗称玉兰。元代诗人宋无有诗,“浮萍断送春归去,尽向东流载落花”,而钱起笔下初春开放的辛夷花和杏花,一“尽”一“飞”,也是怀有同样的惋惜之情。春光已老,初夏将临,这两句用春残鸟稀、花尽花飞,描时绘景,暗示诗人极端的寂寞惘然。
不过诗人行文相当委婉,正当读者也在怜惜落花之时,诗意却陡然一转。诗的真意也在后二句,“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前面的凋零冷落气氛,立刻就转为聊慰我怀。山窗下的幽竹,仍是清阴匝地,风韵悠长,似乎在等待着我的归来。
次联上句用“始怜”,下句用“不改”,作者怜爱的就是幽竹不改清阴,依然如故,还在迎迓着暮春的归人!作者采用由人及物、由物及人的写法,生动地抒发了诗人的怜竹之意、和幽竹的待我之情。
钱起曾在《谷口书斋寄杨补阙》诗里有“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写的是书斋佳景。但此处写竹如此可爱,并非只是写景,而是罢官之后感怀而作。郑板桥曾说,“兰竹芳馨不等闲,同根并蒂好相攀”,竹与玉兰是有节有香,钱才子也爱惜这幽竹,于是才诗兴大发。
纵观钱起的这首绝句,深婉有致,意寓景中。诗人用兰竹寄寓其节操自守,正是风韵含蓄,不愧为体格新奇之作。在细细品味,其实还深蕴理趣。季节更替、花开花落都是大自然中正常现象,普通人经常会感怀鲜花的凋零,但是作者却很快就调整心情,发现了幽竹的清阴令人怜爱。
一句“不改清阴待我归”,其实蕴含丰富。首先,表达了作者对青竹崇高气节的赞美;其次,作者采用拟人手法,好像青竹在期待人们的注意,其实却彰显出作者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并积极调整心情,走出自己刚刚被罢官的低谷。第三,诗人也试图提醒后人,大自然变幻无穷,生活也总是充满了波折,不要执念于过往,努力把握过好当下才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