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

杜甫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深刻反映了唐

发布时间:2023/4/20 13:38:55   

本文乃作者独家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杜甫(~),字子美,原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巩县(今属河南)。中唐诗人。杜甫出身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祖父杜审言,曾官膳部员外郎,著名诗人。父杜闲,仕至奉天县令。自开元十九年()至天宝四载(),杜甫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游历生活,南游吴越,北游齐鲁。其间他曾应进士举,未能中试;又于天宝三载()在洛阳结识了李白,十分投合,两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天宝五载(),杜甫来到长安。

困居近十载,至天宝十四载()才授河西尉,不久改任右上率府兵曹参军。安史之乱爆发后,一度困于被叛军攻陷的长安。至德二年(),冒险从长安逃出,投奔凤翔肃宗所在,授左拾遗。因上疏营救房琯罢相,触怒肃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乾元二年()弃官,居秦州、同谷,后迁往成都。严武再以剑南节度使镇蜀,表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永泰元年(),严武去世,杜甫携家离开成都,后病死于漂泊途中。

杜甫

杜甫现存诗歌有一千四百多首。他的作品受到后人广泛的重视,他与李白向来被视为唐代诗歌创作的巨匠。生活在唐王朝由兴盛趋向衰落的社会环境,亲身经历动荡衰乱的时代苦难,长期流离失所,生活困顿,身世坎,这一切对他的诗歌创作有着很大的影响。杜甫的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周情孔思,千汇万状,茹古涵今,无有端涯”(王彦辅《增注杜工部诗序》)。他的许多篇章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过程中的时代状况,真实地再现了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一些重大事件,并体现出鲜明的倾向性,被后世称作“诗史”。如《兵车行》写到统治者为开拓疆土,不惜无休止地发动战争,使得国内生产不断凋敝,无数生命葬送战场,将批判的矛头指向穷兵黩武的唐玄宗。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描写天宝十四载诗人自长安赴奉先途中的所见所闻和内心的感触,展现出安史之乱前夕危机四伏的社会状况,并融进了作者十年长安政治生活的体验。“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及《北征》,则表现安史之乱给广大民众所带来的巨大灾难痛苦以及引发社会趋于残破的情形,抒发了诗人心中的忧愤之情。此外像《悲陈陶》《哀江头》《悲青坂》《三绝句》、《春望》等,也都从不同的角度触及了当时社会的现状,为感时伤乱的重要作品。

表现时代悲苦的同时,杜甫也在不少诗篇中反映了个人坎坷的生活经历,表达备尝艰危困苦的悲慨。他往往将自身不幸的遭遇与时代的痛苦结合在一起,从个人的身世透照社会的现实状态。如《彭衙行》叙述自己携家避乱北行,沿途历经困厄。《述怀》倾诉了作者与家人因战乱而分隔的痛苦,并寄寓了对亲人深切的牵念之情。《羌村三首》其一描写自己在遭遇离乱后与妻儿重逢的情景以及悲喜交加的复杂心情,大有在乱世中劫后余生之感。

《秋兴八首》、《登高》则由萧条的秋景触发起对家国破残、身世颗零的无限感慨,传达出忧郁哀苦的心绪。也正因为诗人将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的危难联系起来,使得他经常从自己的遭遇联想到更多、更普遍的现实问题,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由自家茅屋遭风雨破坏而使家人受冻的情形,想到许多在寒冷中苦熬的人们诉说了大庇天下寒士的心愿。这些诗篇由于直接源自于作者个人遭际的切身感受,因而显得更为真实动人。

除此之外,杜甫还有一些作品主要表现了个人生活的其他遭遇,它们取材多样,或思亲怀友,或吊古抒怀,或登览写景,或题咏寓感,其中也有不少是为人们所熟知与称道的佳构。像《春日忆李白》《梦李白二首》《天末怀李白》等,为怀念李白而作,写出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月夜》《月夜忆舍弟》抒发对亲人的思情,凄婉悱恻,动人心魄。《蜀相》《咏怀古迹》诸篇则咏古以寄情,感慨颇深,很耐人寻味。至于如《望岳》、《春夜喜雨》《水槛遣心》《绝句二首》《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等诗,又都是绘景题咏的名篇。尤其是诗人那些描绘山水风光与自然景物的写景之作,往往以其体物细致、描摹生动、情味隽永而为人所传诵。

杜甫是位富有创造性的诗人,诗歌风格有其独到之处,总括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点:

首先,注重摹情写意,感情浓烈。清人叶夑曾说杜诗“随所遇之人、之境、之事、之物,无处不发其思君王、忧祸乱、悲时日、念友朋、吊古人、怀远道,凡欢愉、幽愁、离合、今昔之感,一一触类而起,因遇得题,因题达情,因情敷句,皆因甫有其胸襟以为基”(《原诗》)。这种情感的成分往往是很复杂的,既有忧国忧民的襟怀,又有慨叹个人命运的情思,它们大多发自于诗人的内心深处,显得情真意切,又受特定时代环境的影响,基调上以沉郁悲凉为主。

其次,具有很强的概括力。诗人善于在现实中择取富有典型意义的事件,进行艺术提炼,形象地加以再现,通过个别的事件透示出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这种高度的概括性使得杜诗取材典型而涵量宏大,所谓“推见至隐,殆无遗事”(孟棨《本事诗·高逸》),《前出塞》《后出塞》《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三吏”、“三别”等,在这方面都具有代表意义。再者,重视语言的锤炼。作者曾自称:“平生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说明他在诗歌语言上的良工苦心。

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短短十个字,形象地刻画出国都残破荒芜的沦陷景象。“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九日》),也以洗练的笔墨表达浓重的漂泊之感和思乡之情。又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中的“垂”和“涌”,准确生动地写出了平野的开阔和大江的浩荡。“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中的“坼”与“浮”,写出了洞庭湖雄伟壮阔的景象。再如“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晴》),“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绝句二首》其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四首》其三)等,又极重语言的色彩感,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这些诗句都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不难看出诗人锤字炼句的深功夫。

此外,杜甫还在创作中善于驾驭各种体裁,特别是五、七言古体和五、七言律诗,用力尤勤,成就最高,对推动诗歌形式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作为唐代诗坛重要的诗人,杜甫在生前并没有受到普遍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444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