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百度竞价招聘求职QQ群 http://www.guanxxg.com/news/roll/1566683.html8、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诗歌以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前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翠绿的垂柳,鸣叫的黄鹂,黄与绿对比,天空中的白鹭,白与青的对比,而且有声音有色彩,有动感。后两句写他草堂的环境,从窗口可以看到西岭雪山的积雪,门口停泊着远行的船。在诗歌中,也蕴含着归家的感情。9、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是作者写的一组同题诗中第六首。作者寻花到了黄四娘家。这首诗记叙在黄四娘家赏花时的场面和感触,描写草堂周围烂漫的春光,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和适意之怀。春花之美、人与自然的亲切和谐,都跃然纸上。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字,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这就是末句的意境。10、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领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这是一首洋溢着生活气息和春天芬芳的诗,先写草堂的环境,屋舍南北都是春水,碧波荡漾,每天鸥鸟飞来飞去,很有动感,因为有客人到来,平时没有打扫的小路专门打扫干净,花草也整理,柴门也专门为客人打开。虽然远离市区,难得买到好菜,也没有美酒,但农家粗茶淡饭,陈年老酒也醉人。作者热情好客,与左邻右舍的关系也很好,于是,他问客人愿意与邻家老伯共饮吗?愿意的话,隔着篱笆喊一声,就可以取出酒杯共饮。杜甫不但好客,而且豪爽。12、草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是白居易16岁时写的诗,带着春天里少年的青春气息,前四句写草,这是原野上的草,茂盛蓬勃,一年一度,有枯有荣,轮回不断。它的生命力很顽强,野火烧不尽它,即使头年它焦枯了,但来年春风吹来,它又萌发新芽。春草长满古道,也把它的芳香散布四方,在晴天丽日下,它翠绿色彩连接荒城。因为这首诗是送别诗,因此,后四句回到送别主题。这两句写出送别的环境,芳草萋萋的原野。在原野上,他送王孙离去,满眼萋萋青草,满心凄凉的离别情油然而生。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写下这样的诗,也让人赞叹。13、赠别杜牧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人正要离开扬州,赠别的对象是他在幕僚失意生活中结识的一位扬州的歌妓。这首诗赞美了一个体态柔美轻盈、容貌美丽的歌女。杜牧此诗,从意中人写到花,从花写到春城闹市,从闹市写到美人,最后又烘托出意中人。二十八字挥洒自如,游刃有余,真俊爽轻利之至。别情人不用一个“你(君、卿)”字;赞美人不用一个“女”字;甚至没有一个“花”字、“美”字,“不著一字”而能“尽得风流”。而“春风十里扬州路。“写出扬州春天的美丽,没有具体写春天的景色,但却让人联想。1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首诗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描写了长安初春小雨的优美景色,写景清丽,表达了对春天来临时生机蓬勃景象的敏感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欣悦之情,以引逗好友走出家门,去感受早春的信息。先写天街小雨,用酥字形容小雨的润。早春草还没有长茂盛,只能远远看到草色青青,走近看却不见绿。后两句赞美初春,他觉得初春胜过烟柳满长安的仲春。15、月夜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此诗写春,不唯不从柳绿桃红之类的事物着笔,反借夜幕将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点的事物遮掩起来,写月,也不细描其光影,不感叹其圆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调进半片月色,这样,夜色不至太浓,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种蒙胧而和谐的旋律。后两句写他感受到的春。从今天夜里,人们感觉到春天的暖和气息,这种气息让虫儿也感受到了,虫鸣声透过人家窗户上新糊的窗纱。从虫鸣声,作者感受到春天来了,虽然没有花鸟,但却有生机。16、寒食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青烟散尽五侯家。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前两天,是从春秋时传下来的,是晋文公为了怀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定的。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寒食节那天,韩翃在长安街头漫游,被眼前的暮春景色迷住了,一直到暮色降临。晚上,皇宫里闪出一团团烛光,一片亮亮堂堂。而宫外却是一片漆黑,埋在深深的暮色里。韩翃感慨万分,想到杨贵妃和她的哥哥,倚仗皇帝的恩宠,作威作福,提笔写下《寒食》。这首诗写了寒食节京城里的融融春意,并讽刺了皇帝的偏宠。全诗含蓄自然,富有情韵。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tp/6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