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

翻译就是糟蹋特定语境下的文字

发布时间:2023/11/19 10:23:57   
各种文字都有自已独特的语境语感,而把一种文字翻译成另外一种文字,着实不是一件易事。徐志摩的说:翻译就是糟蹋!话里话外分明带着三分愠气七分无乃。《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浒”本指水边,可在汉语语境里人们一提“水浒”便联想到侠肝义胆、仗义、英勇无畏、血腥等。外国人翻译《水浒传》仅书名都今译者伤透了脑筋,诸如译成《水边》、《水中之国》、《三个女人和一百零五个男人》、《兄弟之情》等,这些翻译都与汉语语境语感下的《水浒传》相差甚远。美国作家赛珍珠把《水浒传》译成《烈豹之血》,我觉得这是最接近汉语语境的翻译。外文对中国唐诗宋词的翻译也是强拉硬扯,勉强驴头对个马嘴。拿唐诗来说,有对仗对偶、有顶针续麻,上句和下句不但讲求字数相等而且要求语音的平仄,这些唐诗的独特形式造就了独特的意境,世界上没有一种语言文字能表达唐诗的这些特点,那么翻译也只能“糟蹋糟蹋”了。此如杜甫的两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对仗工整平仄相续,具有美不胜收的诗文画境。其他文字无论怎么译都是“两只小鸟在柳树上唱歌,一群鸟在天上飞”,哪还有诗情画意呦?唐诗营造的一切意境,在外文翻译里几乎都荡然无存!其它语言文字对秦汉以前的经典进行翻译更是漏洞百出文不达意,有的根本就是误解。比如老子的“道”,有的译成“路”,有的译成“思想”等等,都于老子要表达的意思相差甚远。汉语语境语感下的“道”是什么呢?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老子多么伟大,你看他把宇宙混沌初开大到无边无际,有形又无形的那个,在汉语语境下用一个字给概括了。其它语言文字没有能用一个字概括这些的!有人说翻译就是水面的天鹅,应在瀫波荡漾的水面上重新泛起美丽的涟漪,而面对其它语言文字对中华经典的翻译我只能笑不得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671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