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鹂 >> 黄鹂的种类 >> 衣冠禽兽哪个字是贬义以前人人想做衣冠
“衣冠禽兽”四个字在现在可是个彻底的贬义词,不仅如此,与禽兽有关的词,好像都不是什么好词,比如“禽兽不如”、“行如禽兽”,这些词语都用来形容作为一个人居然跟禽兽一样卑鄙下流无耻。但是,为什么说禽兽是卑鄙下流无耻的?禽和兽,飞禽走兽,人家做了什么,就把人家当作卑鄙下流无耻之徒了。
要知道,在古代,除了乌鸦,古人对别的鸟都是持赞美的态度的。觉得他们能够自由自在地翱翔在天空中,拥有人没有的能力,更何况还有百鸟之王凤凰的影响。有些鸟叫声好听,有些鸟亲人,有些鸟凶猛,充满力量。鸡鸭鹅这些禽类还能为人们下蛋,所以很少会有人骂禽类。
兽类,例如黄鼠狼、狐狸,因为一些传说,人们是挺嫌弃的,但是也没有到人人唾骂的地步。怎么禽和兽这两个字连到一块,就成了这么贬义的贬义词了。到现在如果骂一个人“禽兽”、“禽兽不如”,那这个人肯定是干出来了正常人都干不出来的卑鄙无耻之事。
衣冠禽兽这个词,又形容人表面上风度翩翩,人模人样的,实际上背后做的事跟禽兽似的。明代宋濂《燕书》中有一则故事,说的是有个叫西王须的生意人,他在海运时不幸遭遇海难,被冲到一个小岛上。当他准备自己找一个山洞等死,别让自己的尸体被鸟兽糟蹋的时候,一个大猩猩从山洞里走了出来。大猩猩拿来大豆、萝卜、谷物给西王须吃,晚上怕他冷,还把自己睡得铺着柔软的羽毛的山洞让给西王须,自己守在洞口。大猩猩不会说人话,但是每天咿咿呀呀地冲西王须比划。
一年后,西王须的朋友来接他,在船上,西王须看着大猩猩说:听说大猩猩的血染的布,一百年也不会褪色。西王须的朋友特别生气,说:“彼兽而人,汝则人而兽也!”命人将西王须装进口袋里沉进海里了。
衣冠禽兽就形容这种,长得是个人样净不干人事。
但是在明朝初期,衣冠禽兽这个词可是好词,多少人挤破脑袋想做衣冠禽兽。哪家生了小男孩,孩子满月过去串门的时候肯定要送祝福:恭喜恭喜,这孩子一看以后就是个衣冠禽兽的好料子!
等小男孩记事了,不管是自家父母还是看好他的长辈,是肯定要告诉他:孩子,以后一定要做衣冠禽兽啊!
这话我们听着怪怪的,但是在明朝初年,能得到这么一句话,主人家笑不拢嘴地拉着你手要结拜兄弟。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那么一百多年,如果这个时候,你再去人家家里吃满月宴,看着人家孩子说:这孩子长大了肯定是个衣冠禽兽啊!主人家不当场把你扫地出门已经是教养很好了。
如果再过一百年,时间推到明朝末期,你跟人家小孩说,小孩,一看你长大了就是个衣冠禽兽。别说家里大人了,小孩都得拿石头打你。
没错,就明朝统治的这短短二百多年,衣冠禽兽从全国人民的梦想,迅速变成全国人民的噩梦。衣冠禽兽在人们心里的地位直线下降,从提起来人人都要称赞一声,变成了人人都要唾骂一句。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明朝初期,朱元璋农民起义,摇身一变登上皇位。看着自己黄袍上的金龙,突然觉得没意思。百兽之王老虎怒吼一声还会引起百兽战栗呢,百鸟之王凤凰清啼一声还会引来百鸟朝凤呢,怎么他这个真龙天子就只能接受一群人的参拜呢?于是他灵机一动,命人根据官员的等级往官服上加上不同的禽和兽。
飞禽走兽就绣在一块叫补子的布上,官服前后各一块。文臣绣飞禽,武将绣走兽。其中不同等级的官员官服上所绣的禽和兽分别是这些:
文官一品绯袍,绣仙鹤;二品绯袍,绣锦鸡;三品绯袍,绣孔雀;四品绯袍,绣云雁;五品青袍,绣白鹇;六品青袍,绣鹭鸶;七品青袍,绣溪敕;八品绿袍,绣黄鹂;九品绿袍,绣鹌鹑。武将一品、二品绯袍,绘狮子;三品绯袍,绘老虎;四品绯袍,绘豹子;五品青袍,绘熊;六品、七品青袍,绘彪;八品绿袍,绘犀牛;九品绿袍,绘海马。
当时人们就将这些文武官员称作“衣冠禽兽”,其中表达的感情别提多羡慕了。
但是到了明朝中期,官员贪腐现象严重,宦官弄权。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官,都收受贿赂。上级贪污下级,而地方上的小官就只好不择手段地搜刮民脂民膏了。更何况行贿层层往上递进,中间转了多少次手,就要多收老百姓多少次钱。朝廷二品官想要两银子,地方官就要从百姓手里收0两。没办法,反正这事没人管,谁还不想多搞点钱。
到这个时候,衣冠禽兽已经有人开始骂了。这都是明朝官员给作的,可不关禽兽的事。
最终衣冠禽兽彻底称为贬义词,是在明朝末期,陈汝元在他的小说《金莲记》中写道:“妆成道学规模,飞语伤人……人人骂我做衣冠禽兽,个个识我是文物穿窬。”
实际上这是表明百姓们对黑暗官场的不满,对贪腐官员的痛恨。再后来,人们发现衣冠禽兽这个词,形容人披着人皮不干人事简直太贴切了,才一直流传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