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

春江花景,月夜情思春江花月夜何以孤

发布时间:2023/2/15 23:35:17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宋元戏曲考》王国维)

说到唐诗,相信大家的脑海中第一时间想到的会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这些著名的大诗人,然后浮现出的就是他们一首首家喻户晓的诗篇,例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李白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杜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而我们今天要讲的诗人和他的诗作或许还有一些朋友不怎么了解,甚至是没有听说过。但是,这首诗却被誉为“孤篇盖全唐”,闻一多先生更盛赞它是“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这首诗就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按照惯例,先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张若虚这位诗人。

张若虚,生卒年、生平皆不详,扬州(今江苏扬州)人,初唐诗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同以吴越之士驰名京都。

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他的诗目前仅存二首,收录于《全唐诗》中,其余的都已散佚。一首是《春江花月夜》,另一首是《代答闺梦还》,以《春江花月夜》最为出名。

那么,《春江花月夜》如何能够在唐朝众多诗人的诗作中脱颖而出,获得“孤篇盖全唐”的美誉呢?

诗名由来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曲调始创于陈后主,后经陈后主与朝臣及宫中女学士唱和为诗。而《春江花月夜》是其中最艳丽的曲调,辞藻华美,韵律宛转悠扬。

诗歌赏析

《春江花月夜》以春江月夜为背景,词清语丽,韵调优美,一扫六朝宫体诗的浓脂腻粉,为盛唐诗歌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景、思、情。下面,就为大家分别简单讲解这三个层次的具体内涵。

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春江海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赏析:第一个层次,是诗人对所见之景的描绘。这里出现的意象主要有:水(江)、月、花。所有的景物交融在一起,共同构筑出了一个完美纯洁的意境。

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正是春花烂漫的时节,在夜晚江边,明月高悬碧空,江水围绕花林亘古长流。此情此景,若得美酒佳人相伴,夫复何求?

大道至理,宇宙哲思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赏析:第二个层次,是诗人的所思所感。对此美景,自己的精神和思想也逐渐变得开阔、明晰,由此产生了对宇宙、生命和人生的哲学思考:

第一个在江边看到月亮的是谁呢?江上的明月是什么时候开始向人们挥洒月光的呢?人类世世代代,传承延续,但明月年年望去都差不多。江月是不是在等待着谁呢?只见长江流水,一路奔流到海,永不停息!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赏析:第三个层次,这一段诗句描写了闺中少妇的别离相思之苦,就像李清照写的那样: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

何事长向别时圆?这种愁思,挥之不去,难以排遣。好想伴着月光,随你浪迹天涯,不知天上的鸿雁和水中的鱼儿,能否将我对你的思念传达给你。

诗人对于这种离愁别绪的描绘,生动形象、细致入微,感人至深。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赏析:昨夜梦到花已凋落,春天都已过去了一半,日思夜想的你怎么还不回来?春天随着流水飘零,月落西山,归途无期。我心中的缭乱不宁的别绪离愁,伴着残月余晖,散落在江边,等谁拾取呢?

结语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中,包含的情、景、理、思交织在一起,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亦真亦幻、亦实亦虚的春江月夜图。这种离愁、这种情思,贯穿古今,若心有所感,也会因之垂泪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354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