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鹂 >> 黄鹂的种类 >> 杜甫被称为诗圣,是不是言过其实夏木
本文较长,大概框架如下:
第一,诗是什么?
诗,志也。从言,寺声。书之切。(说文)
我们现在都知道,诗言志。可是“志”是什么?情志。那些抒情言志叙事的韵文,现在都被称为“诗”。
具体到古代,我们认知的“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注意,不是古诗和白话诗,是古体和近体。古诗和白话的区别建立在近现代与古代不同时代的不同语言基础上;而古体和近体的区别则是古诗内部的细分。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要求对仗、平仄,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也说古风、古诗。我们最熟悉的,就是《诗经》,以及李白的众多歌行作品。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而近体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代表的格体就是绝句和律诗。
第二,杜甫对诗歌体式做了什么?
杜甫的律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不仅仅是一行诗,更是七言律诗。七言律诗对格式有着严苛的限制:
一、篇幅固定。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其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称为“颈联”,七、八句称为“尾联”。二、押韵严格。全篇四韵或五韵,一般逢偶数句押韵,即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要同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还要求按韵书中的字押韵。原则上只能用本韵,不能用邻韵。三、讲究平仄。即要符合平仄律,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步,平仄交互安排。根据首句头两字的平仄,七言律诗分为平起和仄起两体。根据平仄律,七言律诗有四个标准句型:一、平平仄仄仄平;二、平平仄仄平平仄;三、仄仄平平仄仄平;四、仄仄平平平仄仄。四、要求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七言律诗以首联、尾联都不对仗为常格。
读起来的朗朗上口,创作的时候是真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
后人读起来的全不费工夫,都是诗人的苦心孤诣。
杜甫对律诗体式的完善在整个中国诗歌史上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个开创者与高峰理应被铭记、被嘉奖。
另外杜诗中的绝句,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之类的也都是不可多得的妙笔。
第三,“诗圣”是什么?
这个还要拆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什么是“圣”;第二,为什么杜甫被称为圣。第二部分需要进一步拆分,杜甫何能称圣,以及后人为什么称之为圣。
问题一,圣是啥?
圣在后世的引申含义很多,有时候指聪明(如韩愈《师说》:是故圣愈圣,愚益愚。),有时候指神圣(如诸葛亮《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还有的时候指神仙(如齐天大圣六小龄童)。
但是“诗圣”“茶圣”“文圣”“武圣”中的“圣”指的是什么呢?
指精通某种学问或技艺并有极高成就的人。
有一定的“神圣”意味在,但并非是帝王那样的或者神仙那样的神圣,换句话说,只是国际影星,不是宇宙至尊。
那么杜甫为什么能被称为“圣”呢?除了对诗歌体式的革新改进,他还做了什么呢?
让我们来看看诗歌内容。
上过高中的都知道,杜诗号为诗史,篇幅原因不展开,大概就两个原因,一个是善陈时事,就是写当时的事情;另一个就是真的可以诗史互证,跟史书可以对照参证。
(另外诗史也不仅仅是杜甫的专利,这个话题更大了orz,以后有机会再说吧,可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3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