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鹂 >> 黄鹂生活环境 >> 郝玲君在诗词中获得永生的风流人
在诗词中获得永生的风流人物——高考古代诗歌:写人诗词鉴赏教案(下)14首诗歌艺术手法解析
一、第一个在诗词中塑造人物形象的诗人是谁?
二、写人诗词的样貌
三、写人诗词的写作意图分类,形象分析、诗词情感分析
1.写自己:直接正面和间接侧
(1)直接正面写自我:
辛弃疾:少年不知愁,现在愁在心间的对比形象
苏轼: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隐者形象
杜甫:一个困境中舒放的狂夫形象
(2)间接侧面,借助美人写自我:
辛弃疾写美人,自己理想人格的化身
苏轼写美人,寄寓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
李清照写美人,间接表达对礼教束缚的反抗。
杜牧写美人,委婉表达惜别之情。
柳宗元写渔翁,抒发回归自然,孤芳自赏的孤寂之情。
2.写他人和写自己交融在一起:
写美人,写“我”,二者在诗词中先后出场,用美人和“我”,形成形象的累加,增强人物的情感表达。
3.诗人、词人眼中欣赏的他者:
杜甫写李白、晏殊写少女、李白写美人、苏轼写琵琶歌女、佚名写贪利者
好雨知时节四、写人诗词的艺术特色《离骚》主要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方法,运用神话、传说材料,比兴手法,以花草、禽鸟寄托情意,“以情为里,以物为表,抑郁沉怨”(刘师培《论文杂记》)。
《湘夫人》全诗写男子的相思,所抒情意缠绵悱恻;加之作品对民间情歌直白的抒情方式的吸取和对传统比兴手法的运用,更加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大量的环境描写诗句渲染气氛,运用比兴手法,明暗对应的双层结构方式,主人公情感的表现,有明有暗,明暗结合。抒情对象既可实指,又有象征性。湘夫人》以方言为主,兼有五七言。句式变化灵活。
好雨知时节《陌上桑》全篇正面描写“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和侧面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相结合,塑造美女罗敷的形象。
01辛弃疾:少年不知愁,现在愁在心间的对比形象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代: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艺术手法:
动作描写:作者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所以喜欢登上高楼,凭栏远眺,彰显的是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的形象。
对比:少年和现在的我对比,年龄的对比,对愁的不懂和懂的对比:少年他不知何为“愁”,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所谓“愁情”,他是“爱上层楼”,无愁找愁;现在愁绪满怀,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处发泄”,痛楚在心。
却道“天凉好个秋”!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和难以摆脱心头之愁的沉重抑塞形成对比。
02苏轼: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隐者形象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宋代: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艺术手法:
借景抒情:开篇两句,由远而近,写出了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景物,容量如此之大,堪为妙笔,渲染一派幽狭的气氛。三、四两句,空中不时有白色的小鸟飞过,塘中红色的荷花散发幽香,意境如此清新淡雅,反衬作者百无聊懒、自寻安慰、无可奈何的心境。
动作描写:下片前三句,太阳在即将落山的时候,词人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漫步,老态龙钟,消磨时光的失意情绪……
拟人:有谁还能想到几经贬谪的词人呢?大概世人早已把我忘却了,唯有天公还想到我,为我降下“三更雨”。所以,在“殷勤”两字中还隐藏着词人的无限感慨。
用典:“又得浮生一日凉”,《庄子?刻意》篇说:“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它表现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
03杜甫:一个困境中舒放的狂夫形象
《狂夫》唐代: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艺术手法:
用典:“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沧浪”指汉水支流沧浪江,古代以水清澈闻名。传说孔子到楚国,听到一个小孩在唱:“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这里就是暗含“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河水清澈啊,可以洗我的头发。河水浑浊啊,可以洗我的脚)之意。“水清”意指太平盛世,“水浊”意指世道浑浊。根据世道决定进退,表明一种超脱世俗名利的潇洒的人生态度,为下文写“狂”作铺垫。
借景抒情:“风含翠篠娟娟净,雨筿红蕖冉冉香。”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叶,明净悦目;细雨使荷花格外娇艳,微风吹送,清香可闻。描写了微风细雨,营造了一个美好的审美境界,反衬诗人艰难的现实处境。
直抒胸臆:“填沟壑”,即倒毙路旁无人收葬,意犹饿死,这是何等严酷的生活现实呢。他是“欲填沟壑唯疏放”,饱经患难,从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来对待生活打击,这就是所谓“疏放”。在几乎快饿死的境况下,他还兴致勃勃地在那里赞美“翠筿”、“红蕖”,美丽的自然风光哩!联系眼前的迷醉与现实的处境,诗人都不禁哑然“自笑”了:你是怎样一个越来越狂放的老头儿啊!
谷雨时节04辛弃疾写美人,“我”隐身在词中,自己理想人格的化身
《青玉案·元夕》宋代: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艺术手法:
衬托:词人写美人,用众多的美丽女子做陪衬,他们在一起很热闹,衬托自甘寂寞、独立不移、性格孤介的美人形象。
肖像、神态描写:写美人,从头饰写起“蛾儿雪柳黄金缕”,神态“笑语盈盈”,一笔一点,语言很具有概况力,但极富表现力。
对比:这首词用大量笔墨渲染了元夕的热闹景象,最后突然把笔锋一转,以冷清作结,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造成了境界上的强烈反差,深化了全词的意境,而且很好地起到了加强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05苏轼写美人,“我”隐身在词中,寄寓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宋代: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艺术手法:
肖像、神态描写:上片总写柔奴的外在美,开篇“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描绘柔奴的天生丽质、晶莹俊秀,使读者对她的外貌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真切而又寓于质感的印象。“微笑”二字,写出了柔奴在归来后的欢欣中透露出的度过艰难岁月的自豪感。“笑时犹带岭梅香”,表现出浓郁的诗情,既写出了她北归时经过大庾岭的情况,又以斗霜傲雪的岭梅喻人,赞美柔奴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为下边她的答话作了铺垫。
夸张:“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这句的意思是:柔奴能自作歌曲,清亮悦耳的歌声从她芳洁的口中传出,令人感到如同风起雪飞,使炎暑之地一变而为清凉之乡,使政治上失意的主人变忧郁苦闷、浮躁不宁而为超然旷放、恬静安详。
语言描写:最后写到词人和她的问答。先以否定语气提问:“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陡转,使答语“此心安处是吾乡”更显铿锵有力,警策隽永。白居易《初出城留别》中有“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种桃杏》中有“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等语,苏轼的这句词,受白诗的启发,但又明显地带有王巩和柔奴遭遇的烙印,有着词人的个性特征,完全是苏东坡式的警语。它歌颂柔奴随缘自适的旷达与乐观,同时也寄寓着作者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
06李清照写美人,“我”隐身在词中,间接表达对礼教束缚的反抗。
《点绛唇·蹴罢秋千》宋代: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艺术手法:
细节、动作、心理描写:上片用“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给读者描绘出一个身躯娇小、额间鬓角挂着汗珠、轻衣透出香汗刚下秋千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泼、憨态可掬的娇美形象。少女忽然发现有人来了,她自然而然地、匆匆忙忙地连鞋子也顾不上穿,光着袜子,害羞地朝屋里就跑,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了。但是,她害羞地跑到门边,却没有照常理立刻躲进屋里去,而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谷雨时节07杜牧写美人,“我”隐身在词中,委婉表达惜别之情。
《赠别二首·其一》唐代: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艺术手法:
比喻:将花比女子,“二月初”的豆蔻花,含苞待放,比喻“十三余”的小歌女,是形象优美而又贴切的。而花在枝“梢头”,随风颤动的样子,尤为可爱,又暗自照应了“娉娉袅袅”四字。比喻不仅语新,而且十分精妙;又似信手拈来,写出人似花美,花因人艳,说它新颖独到是不过分的。
神态动作描写:娉娉袅袅,身姿轻盈美好的样子,那美丽的倩影,给人以完整、鲜明生动的印象,使人如目睹。
衬托:“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小诗的后两句是说,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有比得上她。诗用压低扬州所有美人的美来突出一人之美,有众星拱月的效果。
08柳宗元写渔翁,“我”隐身在词中,回归自然,孤芳自赏的孤寂之情。
《渔翁》唐代: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艺术手法:
借代:不说汲“水”燃“竹”,而用“清湘”、“楚竹”借代,诗句的意蕴也就不一样了。犹如“炊金馔玉”给人侈靡的感觉一样。“汲清湘”而“燃楚竹”则有超凡绝俗的感觉,似乎象征着诗中人孤高的品格。
视听结合: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摇橹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写出了一个清寥得有几分神秘的境界,隐隐传达出他那既孤高又不免寂寞的心境。
拟人: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可见他并非以一颗平静恬淡的心徜徉于山水之间,而是强求宽解,以图寻得慰藉,但是又显露他的不平和抗争,火热不安的心,对自由人生的渴求。
09写美人,写“我”,二者在诗词中先后出场,用美人和“我”,形成形象的累加,增强人物的情感表达。
《琵琶行》唐代:白居易
艺术手法:
渲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这是一个枫叶红、荻花黄、瑟瑟秋风下的夜晚,极力渲染悲凉的场景,为后文写琵琶女身世铺垫。
比喻: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声如裂帛”共十四句,描写琵琶乐曲的音乐形象,写它由快速到缓慢、到细弱、到无声,到突然而起的疾风暴雨,再到最后一划,戛然而止,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的生动比喻,使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
衬托:“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侧面衬托琵琶女的演奏效果极好。
谷雨时节10杜甫写李白
《春日忆李白》唐代: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艺术手法:
用典:“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李白的诗作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也有鲍照作品的那种俊逸之风。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的著名诗人。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鲍照刘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借景抒情:第三联两句,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遥望南天,未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唯见远处的树,又自然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像“春树”、“暮云”,也带有深重的离情。回忆在一起时的种种美好的时光,悬揣二人分别后的情形和此时的种种情状,这当中该有多么丰富的内容。
呼应:上面将离情写得极深极浓,这就自然引出了末联的热切希望: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欢聚,像过去那样,把酒论诗,这是作者最难忘怀、最为向往的事,以此作结,正与诗的开头呼应。
反问:用“何时”作诘问语气,把希望早日重聚的愿望表达得更加强烈,使结尾余意不尽读完全诗后,作者的无限思情仍在心中回荡。
11晏殊写少女
《破阵子·春景》宋代: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艺术手法:
借景抒情:上片写景。开篇两句既点明了季节,又写出了季节与景物的关系,行文轻快流丽,蕴含喜悦的情意,为全词的明朗、和谐、优美的基调打下了基础。“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春水池塘,点缀那末三四点青苔,密林深处,不时传来莺儿的歌唱。看来似乎是极其常见的自然景物,经词人稍加点染,宛如一轴初夏风光小幅,特别惹人喜爱。
心理、神态描写:“巧笑”二字,捕捉到了“东邻女伴”用白描手法,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情态的描写,由内心到外表塑造了东邻女这一形象。内心真情流露的一刹那,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这位天真的少女充满着青春的欢乐。她忽然想起昨天夜里做的那个好梦,认为那原来是“斗草赢”的兆头,脸上又飞起了笑容。词中没有正面来描写斗草的活动,只用一笔点出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了这位少女不仅聪明,富于想象,而且心灵是那样纯洁无瑕。
12李白写美人
《怨情》唐代: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艺术手法:
神态描写:
“深坐颦蛾眉”,“深”,女子所住的闺房在“帘幕无重数”的深院里,十分幽深,十分寂寞;“深”女子“卷珠帘”望着离人去的方向以寄托思念之情,期待离人回来;指坐的时间很长了。颦是皱的意思,吴宫里的西施“颦”起来的样子比平日更加美丽,更加楚楚可怜,才有了东施的效颦。“颦蛾眉”更显出了“美人”之美。
“但见泪痕湿”,因为思念太深了,情太深了,所以不知不觉就流下相思泪。“湿”字说明是暗暗地流泪,情不自禁地流泪。联系到第二句的“颦蛾眉”,比“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怨情更重。
反语:“不知心恨谁”,明明是思念,是爱一个人,却偏偏用“恨”。女主人公的心底是有点抱怨,离人去外地太久了,害她一个人在这深院里忍受着孤单寂寞,离人却还不回来。但这种恨,其实就是一种爱。爱一个人,总是恨对方不能陪伴在身边。诗的前三句用赋,末尾用问句归结“怨情”。
谷雨时节13苏轼写琵琶歌女
《鹧鸪天·佳人》宋代:苏轼
罗带双垂画不成。殢人娇态最轻盈。酥胸斜抱天边月,玉手轻弹水面冰。
无限事,许多情。四弦丝竹苦丁宁。饶君拨尽相思调,待听梧桐叶落声。
艺术手法:
肖像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结合、视听结合:“罗带双垂画不成”正面写琵琶歌女的服饰,“殢人娇态最轻盈”,正面写琵琶歌女的容貌。“酥胸斜抱天边月”,侧面写琵琶歌女的胸脯,“玉手轻弹水面冰”,侧面写琵琶歌女的琵琶声,圆润清脆而悦耳。
象征:“四弦丝竹苦丁宁”,“事”“情”之“苦,全反映在“四弦丝竹”的“丁宁”声中。一个“苦”字将琵琶歌女的愁态生动地刻画出来了。
14佚名写贪利者
《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佚名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艺术手法:
夸张、比喻:前三句“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夸张在三种情况下,他总能在别人都不会注意到的地方找到“可揩之油”“可拔之毛”,让人无法不佩服其眼光的精到敏锐。五六七句鹌鹑吞到嗉里的豌豆,他要掏出;鹭鸶细长腿上,他要劈下精肉;蚊子小肚内,他要刮出脂油。这一系列艺术的夸张和形象的比喻,鲜明地突出了“贪小利者”的本质。
反语:结句精警,抨击有力。所谓“老先生”者,实指元代的各级官吏,本称极尊者。这里却有的尽是讽刺,反话正说,干净利索却又幽默有力,极富戏剧性,让人惊讶到目瞪口呆,无话可说。于嬉笑怒骂间对当时贪婪无度、黩货病民的贪官污吏、为富不仁者进行了深刻而尖锐的揭露和抨击。
写人诗词艺术手法总结:语言、动作、肖像、、神态、心理描写,夸张、比喻,用典、反语,借景抒情、正侧面结合,衬托、对比
总结:
形象特点——作者和人物契合点——手法——情感表达
郝玲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