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鹂 >> 黄鹂生活环境 >> 一首美妙的七律唐诗,呈现了可爱灵动的黄鹂
黄鹂,可爱的生灵,应和着春天的脉动,鸣声悠扬婉转,身影急如流星,给大自然增添了无限风情。
也许,看不到那轻捷的身影,但可以听到那动人的鸣声,悠扬婉转,沁人心脾,感觉刹那间世界一片沉寂,美妙的感觉翻腾汹涌。
“紫燕时翻翼,黄鹂不露身。”这不露身的黄鹂似乎天性羞涩,早在一千多年前,就让我们的大诗人杜甫吃了闭门羹。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但杜甫又是幸运的,那隐身在青翠柳叶后的黄鹂,演奏出了美妙的乐音,让他在欣赏白鹭飞天的同时大饱耳福。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幸运的还有那些放学归来的孩童,嬉戏于小草生长、杨柳拂堤的醉人春光里,放飞着天上的风筝,看到了疾飞而过的黄莺。
01
春来深谷雪方消,莺别寒林傍翠条。
到处为怜烟景好,隔帘多爱语声娇。
不同蜀魄啼残月,唯逐天鸡啭诘(音洁)朝(音招)。
少妇听时思旧曲,玉楼从此动云韶。
——(唐)姚合《咏莺》
赏析:
首联“春来深谷雪方消,莺别寒林傍翠条。”莺:黄莺,即黄鹂。傍翠条:依附在翠绿的柳枝上。春天来了,深谷里的积雪开始消融;黄鹂飞离清冷的树林,飞到那翠绿的柳枝上。
深谷寒林,这是黄鹂在冬季里栖身的地方。熬过了漫漫长夜,熬过了无边酷寒,黄鹂终于盼来了春天。所以在深谷积雪刚刚开始消融时,它就迫不及待地飞离寒林飞上柳枝,一个“方”字,一个“傍”字,把黄鹂那种急欲脱离苦海的形影描摹了出来,生动深刻。
冬日的积雪刚刚开始消融,黄鹂就感觉到了春天的气息,这个“方”字还体现了黄鹂对于春天的敏感;“傍”字则写出了黄鹂依附在柳枝上时,那种轻盈的姿态。可以说,“方、傍”两字还蕴含着黄鹂灵动的一面。
颔联“到处为怜烟景好,隔帘多爱语声娇。”烟景:春天的景色。娇:美妙动听。黄鹂处处留下轻捷的身影,是因为喜爱春天的美景;即使隔着帘子,屋内的人们也都喜欢听黄鹂那美妙婉转的鸣声。
此联紧承上联,写黄鹂告别寒谷依傍柳枝后的活跃身影和婉转鸣声。脱离寒冷的冬季,飞入明媚的春天,黄鹂的喜悦兴奋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它飞这飞那,美妙的鸣声四处飘扬。”到处“二字,既写出了黄鹂活动范围之大,也说明其鸣声回响的范围之广;”隔帘多爱“四个字,则以人们对黄鹂鸣声的深爱,衬托了其鸣声是多么美妙。
颈联“不同蜀魄啼残月,唯逐天鸡啭(音转)诘朝。”蜀魄:这里指杜鹃鸟。传说中古蜀国国王去世后其魂魄化为了杜鹃鸟。天鸡:神话中天上的鸡。晋郭璞《玄中记》:”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出照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鸣。”啭:婉转的鸣叫。诘朝:次日早晨。
杜鹃常常在夜晚将尽时悲鸣,其声凄切,不忍卒听;与之不同,黄鹂只跟随着天鸡在次日清晨婉转歌唱。杜鹃的悲鸣固然有其特色,但一则深夜鸣响似乎扰民,再则鸣声凄切让人伤感,怕会增添人的精神负担,所以应该谈不上有多么美妙。
黄鹂则没有杜鹃的缺点,不但鸣声本身婉转动听,而且选择在雄鸡报晓的清晨去歌唱,这就契合了人们那种“一天之计在于晨”的心理需求,有了精神上的共鸣,于是就使得本已美妙的鸣声美美与共,更加美妙。
尾联“少妇听时思旧曲,玉楼从此动云韶。”玉楼:装饰华丽的楼房,即少妇的居室。韶:传说上古舜帝所作乐曲名称。这里泛指音乐。
此联以少妇听了黄鹂鸣声后的所思所感、所作所为,进一步烘托鸣声之美妙:说少妇弹奏的乐曲震“动云”霄,其实就是夸赞黄鹂鸣声震“动云”霄,这就渲染得鸣声之美妙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02
这首诗,写了轻盈姿态,写了婉转鸟鸣,把黄鹂这样一个可爱灵动的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同时,在层层展开的描写中,诗人对于黄鹂的喜爱之情也渐渐升温,并随着对黄鹂鸣声的描写达到极致时,也在尾联臻于高潮。
有着轻盈姿态,有着婉转鸣声,这样的黄鹂无疑是可爱的,写出了这样可爱生灵的唐诗无疑是精彩的。
有可爱生灵和精彩诗歌相伴的人生,无疑是美好的。
感谢您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1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