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鹂 >> 黄鹂的繁衍 >> 走进端午节,时清日复长,碧艾香蒲处处忙
此文为月明素光暖“我在这里等你”系列之“我在这首诗词里等你”——夏语(12)
又是端午时节,我就伴随着浓郁的粽香,伴随着激烈的龙舟赛鼓,轻轻走进了端阳之中。又是端午时,又是端阳暖,我把心放在这里思念。
端午,又称端阳、重午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相传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端午随即成为纪念屈原的节日。端午有很多习俗,如赛龙舟、挂菖蒲、悬艾叶、佩香囊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端午”的“端”字本义为“正”,“午”为“中”。“端午”,“中正”也,这天午时则为正中之正。古人历来崇尚中、正之道,“中正”之道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另,端亦有“初”的意思,因此午(五)月的第一个午日,亦谓端午。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而且端午节还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可见端午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意义和非常留情的节日。从古及今,每到端午这天,文人墨客都会挥毫泼墨,以寄心中的那份或是思念,或是祝愿的感情。
在这端午之日,你可曾想到了谁的笔墨最能表达这个节日里的思念?谁笔下的平仄最有着端午时光的韵调?谁的辞章又最能寄托你的那份抒怀?
我们一起在端午之时来在这诗词墨海中寻找,那里有着行走千年而至的今日之情……
这么隆重的节日,我们就以一首帝王诗开篇,一首唐明皇李隆基的《端午》,让我们尽品一代帝王对端午的情怀。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五月端午节日适逢初夏将去,仲夏将至的时候,此时气候早晚还时有一些清凉,白昼的时间已渐渐变长。盐和梅早己经放在了鼎里,增添了甘美的味道,美酒也已倒入杯中,大家开始互相举杯劝酒畅饮,尽情地谈笑。
这是古人遗留下的习俗,到现在时间久长已延续很多年了。此时靠着栏杆看着,才发现木槿已经长得那么繁茂了,看着池水,才发觉芦苇原来是那么清香。
在这端午之时,祝愿百姓安居乐业健康长寿,众臣共同努力让国家更繁荣。大家对国家的忠贞如果能始终如一,这种美德一定也会在后世子孙中传扬。
帝王的眼中,什么时候都把国家放在第一位,即使是太平盛世,即使是端午佳时,也不能忘记提醒世人,提醒自己,佳节之安好只是一时,长安而乐才是硬道理。果然,帝王之念让这端午之节更多了家国的高度和厚度。
说完帝王之端午之想,更多的还是民间的小情怀,那里才有着节日里最缭绕的人间烟火,那里才有着最直接的表白。
唐代殷尧藩的一首《端午日》,就把这端午时节里的一点安好浓缩在了一杯蒲酒之中。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年少时,每逢佳节总爱生出许多情感,现在老了,谁还有心思平白无故去感慨万千?不想跟从效仿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俗,只希望饮一杯蒲酒,共话天下太平。
鬓边的白发一天天增加,如红锦般晃眼的石榴花,年年应节而开。在岁月面前,无论是圣贤还是愚人都是瞬息过客,谁知道有多少人湮没无闻,又有几人可以名垂青史呢?
小情怀里也可见大视野,一种端午时节的哲思里,有着透过节日习俗而思考的多情。那是两鬓添白里藏着的清醒,那是一杯蒲酒里寄予的安好。
读罢两首有着强烈家国情怀的端午诗作,那种愈是时节愈是情重的情调跃然诗行之中,其实,端午的情怀里更多的是民间的那份约定俗成的纪念和岁入半夏之时的清浅,简简单单,清丽而美好。
北宋欧阳修的一阕《渔家傲》,把端午时节的美好呈现在了我们面前,就在我们眼中,放在了我们的回忆里。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五月是石榴花开的季节,杨柳被细雨润湿,枝叶低低沉沉地垂着。人们用五彩的丝线包扎出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进镀金的盘子里,送给闺中女子。
这一天正是端午,人们沐浴更衣,想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秽气,而且还要共同饮下雄黄酒以驱邪避害。不时的,窗外树丛中黄鹂鸟儿鸣唱声,打破了闺中的宁静,打破了那纱窗后手持双凤绢扇的睡眼惺忪的女子的美梦。
满满的回忆,满满的曾经时光。曾几何时,你是否也和妈妈一起包粽子,挂艾草?曾几何时,你是否也腕系五彩丝,也饮菖蒲酒?在这些记忆里,在这些习俗里,是端午时节带给我们的那份时光赠予的安好。
每至时节,最是感受深深的,一定是在外漂泊的游子,那时节把岁月的情加重,再加重,那种落在心里沉甸甸的感觉,让宋朝李之仪的《南乡子·端午》笔墨沉重,而让我们为之情动。
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
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恰似当时枕上闻。端午佳节的黄昏被绵绵小雨浸润,我寂落的独自轻掩门扉。梁间的燕子带着它的雏鸟全都离开了,面对如此冷清的雨夜怎不让人黯然销魂?于是,只能徒劳地望向梁间,寻觅燕子往日栖息的痕迹,怀念一下往日热闹欢欣的时光。
旅居的客舍就好像乡野山村一样,有了喜悦的事情也没有人可以共饮一杯。这种没有知音好友分享陪伴的遗憾,只有黄莺的啼鸣可以了解,所以才殷勤地鸣叫着来安慰我,这就好像往日美好的时光只在梦中、只在枕上才可以听到。
“每逢佳节倍思亲”,被词人以一阕端午之作解读得透彻而情深,更让我们有着强烈的共鸣,却只在柔柔的莺声中落笔,让端午也多情,也有擦拭不去的泪痕。
端午,是一个互问安好、安康的时候,我们在记住了太多家国情怀、游子思亲的同时,也还是要记着给这时光里多加一点清欢的美好,多加一笔轻快的笔调,不妨还是向那位子瞻先生学学,一起在他的端午游赏中放松自己的尽情,尽享时节的馈赠。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这阕《南歌子·游赏》,那么轻快、那么轻松,让人没有了烦恼,只如一笔淡墨,却渲染了整个时节。
山色与歌女黛眉浓聚一样绿,碧波就像人的朦胧醉眼一样流。人们都爱登上十三楼,不再羡慕竹西歌吹的古扬州。
菰米软糕菖蒲菜,用玉壶向玉杯里倾倒着美酒。不知谁家唱起了水调歌头?歌声绕着青山飞去,晚云却又将它挽留。
如歌一般的明快,简单的快乐是一种真快乐,放逐自己灵魂的笔触里是一份懂得欣赏,懂得生活,懂得时光的大智慧。这难道不正是苏轼的风格吗?这难道不正是苏轼用一生对岁月的解读吗?
端午时节,夏近半时,读罢帝王与文人墨客的诗词大作,让我更加重了端午时节里那份感情,但我更欣赏东坡的笔墨,那种洒脱与当下的情调,更适合我们现代人在奔忙的步履中,可以放松一下自己,品味一下时节里的安闲,让那份安好落在足下,落在心里,落在时光里。
于是,月明以一点最简单的笔墨把纪念留在这里,留在季节里,虽然笔墨清淡,但情在其间,祝大家安康遂愿!
端午即来粽香迎,
日暖绿浓端阳生。蒲艾驱疫饮雄黄,五彩柔丝胜霓裳。心自清浅在岸上,品落此间念情长。本文由月明素光暖在百家号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感谢文友喜欢,愿以月明之素光与您结缘,给您温暖!
原创作品欣赏:又临端午日,相约时间,相见千年
原创作品欣赏:六月,岁入半夏,荷风送香
原创作品欣赏:再见五月,我在倒序中回味
原创作品欣赏:炊烟起处,是初夏的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