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鹂 >> 黄鹂的繁衍 >>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感受古诗词中的音
古人云: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两首小诗是古代诗人对爱情生活的描写,也表现了诗词中的音韵之美。
李白也有一首诗《早发白帝城》,上面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中就写出了祖国大好河山的意境之美,令人读后充满了遐想与向往。
大自然可以无私地为人类提供物质需求,但不能为我们提供一项更高的需求,就是满足人的爱美心理。孩子长大了,除了吃饱穿暖喜欢游戏,其实也喜欢穿新衣服,男孩子爱体育明星的汗衫,女孩子爱有点缀和花边的衣裙。美女们出门前更是爱化妆,男人们免不了也要收拾一下胡子。所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中国古代有很多山水田园诗,它们源于生活,描写生活,其中既蕴涵哲理,也饱含许多诗词韵律和意境之美。山水诗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而田园诗则歌咏田园生活,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中国古代的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源于南朝的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主要代表。诗人们以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这些诗词中有的借以表达归隐田园之情,钟情山水之意;有的是描绘山川美景,表达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还有的是抒发闲适情调,阐述诗人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下面就介绍一下一些人们熟知的古代山水田园诗词中的音韵和意境之美。
《渭川田家》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这首诗的核心字是“归”字,作者围绕“归”字写了五幅画面: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野鸡唤伴侣、蚕儿造窝、农夫絮语,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宁静安逸的满足,我们从中也读到了一种田园风光之美。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诗中“溪头卧剥莲蓬”中“卧”有一字千金之誉,恰到好处,给全词增辉,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美学意境耐人寻味。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这首诗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里写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千秋雪远景,万里船近景。上联黄、翠、白、青,用了四种颜色,色彩鲜明。这样,就景物的远近和各种色彩构成画面。千秋雪显得时间的永恒,万里船显得空间的广阔。画面色彩的丰富鲜明,境界的阔大,不仅给人以画面美感,更促人深远的联想。
《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推敲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自古至今依然还有争论,到底是应该显示推的谨慎,还是应该用敲来衬托夜的宁静,可谓各有说法,但此处更显示了诗人的较真精神,我们也看到了诗中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这里的僧敲月下门与名句“鸟鸣山更幽”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运用了点面结合、相互映衬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由“鸟飞绝”、“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突出了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