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鹂 >> 黄鹂的繁衍 >> 北京保利中国书画秋拍阵容鼎盛,荟萃齐白石
今季北京保利中国书画秋拍阵容鼎盛,可谓汇集了近代的名家大师,包括齐白石、潘天寿、李可染、徐悲鸿、于非闇等的重量级大作,下文为大家逐一介绍。
Lot傅抱石(-)《虎溪三笑图》
尺幅:x41cm
题识:讵能随众咲,我亦付无言。傅抱石蜀中写。印文:傅、抱石、印痴、抱石斋签条印文:抱石大利
估价:RMB16,,-18,,
同场亦见另一傅抱石的重要作品-《虎溪三笑图》。
自唐代以来,「虎溪三笑」一直是画家们喜爱的题材。相传东晋时的慧远高僧,隐居山林,曾立下誓约:「影不出户,迹不入俗,送客不过虎溪桥。」一日,诗人陶渊明和道士陆修静过访,三人极为投缘,相送时不觉过溪。三人相视大笑,执礼作别。
按学者考据三人的生卒,他们实不可能同时出现。故事纵然是虚构,后世却视之为儒释道三家亲和之象征,体现着一种理想的和谐关系。
傅抱石《虎溪三笑图》局部
傅抱石不仅是画家,还是一位学者,文史修养深厚,常以历史典故、文学名篇入画。此《虎溪三笑图》正好反映了他的文人审美意趣及文化功底。
是幅写大树下,三人刚过虎溪之情景,姿态表情各异,人物面部、衣饰处理精微,意趣高古。树石用笔奔放,湿笔作画,水墨淋漓,所用皴法为傅抱石苦心揣摩多年的「抱石皴」。
此作没署年款,仅提及写于「蜀中」。从风格上来看,大约是作于年,即傅抱石于重庆的创作高峰-金刚坡时期。当时画家创作力旺盛,构图几无重复,大胆用墨用水,气韵奔放。
今季北京保利秋拍阵容强大,重磅大作俯拾皆是。同场还有齐白石富自然天趣的笔墨、潘天寿「险绝」指画、李可染深邃壮美的山水、徐悲鸿于战时聊舒忧愤的人物画、于非闇细腻雅致的工笔花鸟。
Lot齐白石(-)《松柏独立图》
尺幅:.5x61cm题识:借山老人齐白石八十六岁时,制于京华。印文:白石、古潭山人、年高身健不肯作神仙说明:杨虎将军旧藏,杨虎将军家属友情提供估价:RMB22,,-28,,
松鹰是白石老人尤其偏爱的题材,绘有多幅精彩之作流传于世。他用笔雄浑健拔,用墨淋漓泼辣。
「鹰」寓意「英雄」。齐白石爱鹰,爱其身上刚健有力之美,他画鹰追求生动,表现鹰的精气,有雄视苍茫大地之慨。把鹰与松画在一起,不仅是因为鹰常落松枝,也是因为松树具有挺拔不凋、不惧风雨的品质,与气宇轩昂的雄鹰并置,映射出一种坚忍不拔、巍巍于天地的精神。
白石老人的家乡多松树,他在家时亦喜植松。这位书画大师笔下的松树,俱为马尾松,雄伟高大,针形叶。他喜用侧锋画老干,黑色略淡,力度强,有沉凝苍劲之势;画松枝则喜用中锋、焦墨,折曲如金文,如龙舞。
齐白石
此幅《松柏独立图》以写意为主,画侧立松鹰,以没骨法绘出身体和羽翼,再用墨线勾出鹰目、喙、爪,显得神采飞扬。画作完成后,齐白石把之赠予杨虎将军,亦是出于对其品格的肯定。此作今日亮相拍场,乃由杨虎家属提供,来源有序。
在拍卖场中,白石老人的松鹰向为收藏家所重。年,齐白石另一幅《松鹰图》于北京保利上拍,最终以RMB2,万成交。
齐白石《松鹰图》,年作,x55cm
年于北京保利以RMB28,,成交
Lot齐白石(-)《送学图》
尺幅:x37cm
题识:携杖安闲鸥不惊,沿桥泛泛且随人。如斯好景君休去,更有松声学水声。寄萍堂上老人齐璜并题句。印文:老白鉴藏印:文殊珍藏
估价:RMB12,,-15,,
白石老人的作品最引人入胜之处,莫过于画中的天真意趣。自然朴实,细品却韵味不尽。
此《送学图》绘一老一少两个人物,寥寥数笔绘出祖父送孙儿上学的情景。少者手执书本,一脸不情不愿;老者携杖,眼目低垂,满是慈爱。齐白石捕捉了这温暖一瞬,含蓄地在画面表现出来:狭长画制作大面积山水,祖孙二人的身影只占画幅一隅;在无垠天地中,日常平凡的温情至为动人。
齐白石《送学图》局部
据白石老人自述,儿时每天清早,祖父都会送他去学堂,傍晚再接回家。路程虽说不远,走的却是黄泥路。每逢下雨便泥泞不堪,这时祖父一手撑着雨伞,一手提着饭箩,扶着孙儿走。有时泥塘深,就把孙儿背起,低着头一直往前走,累得喘不过气来。
这幅《送学图》不仅是齐白石对儿时上学念书的回忆,也是对祖孙情谊的追思。
Lot潘天寿(-)《鹰石图》
创作时间:年
尺幅:x47cm题识:剑华吾兄老友鉴正。六二年壬寅新春,雷婆头峰寿者指墨。印文:潘天寿印鉴藏印:梅县邹氏模贤珍藏书画之章、翔庐珍藏
估价:RMB22,,-25,,
国画大师潘天寿,以雄奇、强悍、壮美的画风为时人所称誉。他作画极讲究布局,往往苦心经营,喜取近景,构图别出心裁,以「险绝」著称,出奇制胜。
此幅《鹰石图》正好体现出潘天寿鲜明的风格。就构图而言,鹰占据了狭长画面上方约三分之一篇幅,立在一块上宽下窄的岩石上,岩石略向右倾,一派岌岌可危之势,画面呈现一种上重下轻的「险境」。
不过,为保持画面平衡,潘天寿亦对此「险境」做了特殊处理:在右下角加入松叶、岩苔等伸出画面,平衡鹰石倾倒之力;其次,鹰首左伸,似要振翅冲天,巧妙地左右牵制。整个画面虽具不安定之感,但同时充满张力,尽现「造险破险」之法,可见潘天寿布局之用心。
潘天寿善作指画
《鹰石图》乃潘天寿指画作品。以手指作画,比用毛笔更费时力,然而这位国画大师却认为指画有笔画所不能替代的长处,能够「使作品得到似生非生、似拙非拙、似能非能,以及意到指不到,神到形不到的妙处。」
此作的上款人为美术史家俞剑华。他自年起即与潘天寿一起创办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两人友谊深厚,多次一起举办联合画展。后来此作被邹模贤收入囊中,邹氏酷爱书画收藏,与陆俨少、徐邦达、萧平等书画名家颇多来往,旧藏有傅抱石等诸多名迹。
Lot李可染(-)《日出东方》
创作时间:年
尺幅:.5x62.5cm题识:敬爱的博尔茨同志粲正,一九五七年,可染于柏林。印文:李、墨戏、陈言务去鉴藏印:夏(JergHaas夏汉斯收藏印)
估价:RMB20,,-25,,
李可染是新国画的先锋,重视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在山水中融合中西技法,创造出浓重浑厚、独具特色的「李家山水」。他认为山水画创作是「为祖国河山立传」,多年来他走遍大江南北写生,创作出许多摄人心魄的山水作品。
《日出东方》正是「李家山水」中的代表作。
画面为竖幅构图,以俯瞰视角描绘晨曦时分:朝霞照耀山顶,游人循山下石阶小路蜿蜒而上,两旁是浓密树林,若隐若现的亭子置于路旁。
李可染《日出东方》局部
画面整体笼罩于暗色调子,深邃壮美。李可染在黑暗处下功夫,把「积墨法」发挥得淋漓尽致,以浓墨重色写成群山与密林,具壮硕之感。山石部分涂上红色,以表现日出霞光照耀山岩。山下树林处于逆光之下,树梢处巧妙留白,若朦胧晨光。
《日出东方》这一抹晨曦红霞,开启了后来《万山红遍》系列的序章。
60年代初,这位新国画大师先后创作7幅尺幅各异的《万山红遍》,此系列红色山水几乎成为李可染的代名词,亦为他写下拍卖纪录。年,其中一幅《万山红遍》在北京保利以RMB2.93亿成交,成为最贵李可染作品。
李可染《万山红遍》,年作
年于北京保利以RMB2.93亿成交
这次拍卖的《日出东方》绘于年,当时李可染受国家委派访问东德,那是他首次踏出国门。人在他乡,他受到东德上下热情接待,遂用画笔来表达感激之情,精心绘制此幅晨曦山水,赠予当地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博尔茨(LotharBolz)。
李可染依循中国传统赠画惯例,在画幅右侧写下「敬爱的博尔茨同志粲正」。同时,他亦在画上钤两方闲章-「墨戏」、「陈言务去」。巧妙的是,印文正好点出此轴《日出东方》的精髓:「墨戏」代表李可染用墨的深厚功力;「陈言务去」显示他对画作的苦心经营、力求创新。
「墨戏」、「陈言务去」两方钤印
博尔茨之后,《日出东方》在由德国著名亚洲艺术藏家夏汉斯(JergHaas)递藏。
至年间,夏汉斯在周恩来安排下,在上海外国语学院任教,自此展开其收藏之路。他在中国的文物商店购藏大量书画,回到德国后继续充实收藏。此作即他于年代在柏林获得。他的藏品曾多次展出,更被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TheMet)、德国柏林东亚艺术馆等重要机构收藏。
Lot徐悲鸿(-)《钟馗图》
创作时间:年
尺幅:x60.5cm题识:三次怀宁似梦游,何殊仙侣与同舟,人生勤务于哀乐,成骨成灰未肯休。廿八年悲鸿。印文:东海王孙、天下为公
估价:RMB8,,-10,,
说到徐悲鸿,大家必定立即想到他笔下骏马,其实这位大师亦擅作人物画。在众多历史典故中,徐悲鸿常以钟馗入画。
钟馗是家喻户晓的驱邪神祇,传说他相貌奇异,不惧邪祟,四出斩妖除魔、拯救苍生。
在此作中,钟馗身穿粉色官袍,侧身而坐,接受跪地小鬼举案恭敬献酒。画中人物造型生动、比例适度、神态饱满。小鬼小心翼翼、唯唯诺诺;钟馗怒目圆瞪、正义凛然,两者对比鲜明,视觉冲击强烈。
此作创作于年,正值抗日战争期间,徐悲鸿携画作赴星、马地区举办画展筹款。在烽火连天之际,绘下这幅《钟馗图》,或是艺术家聊舒忧愤之作。
徐悲鸿于南洋作画
Lot于非闇(-)《红杏枝头春意闹》
创作时间:年
尺幅:83xcm题识: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九五五年七月试作,非闇。印文:老非题签:于非闇画红杏黄鹂。一九五五年八月曾在瑞典展览。
估价:RMB5,,-6,,
20世纪以来,在工笔花鸟画领域中,于非闇是开宗立派的大家,也是京津绘画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门生众多,影响广泛。
他醉心宋、元两代的花鸟画,创作尤重古意,用笔刚柔相济,着色艳而不俗。
年10月,于非闇完成了巅峰时期代表作《红杏山鹧》,后来编入其最重要的作品集-《于非闇工笔花鸟选集》,更选作扉页,足见此作地位举足轻重。
此幅《红杏枝头春意闹》作于年7月,与代表作《红杏山鹧》创作时期仅隔9个月,同作红杏、蜂、鸟题材,皆为绢本立轴。两幅作品所用颜料、色彩、题材、风格完全一致,而前者的花叶更盛,花鸟、画蜂更多,可谓《红杏山鹧》春意之延续。
画题「红杏枝头春意闹」语出北宋宋祁《玉楼春·春景》。于非闇用画作将诗意表现得恰到好处,画面繁茂,细腻雅致,明快欢悦,呈现出一片春光明媚、生机蓬勃之景。
于非闇《红杏山鹧》(左)与《红杏枝头春意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