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鹂 >> 黄鹂的繁衍 >> 二年级下语文15古诗二首绝句
在章我们通过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知道它是诗人早晨出门送别友人时的即兴之作。作者先发感慨,再写实景,虚实结合,表现手法独特。全诗语言浅近明白,生动描绘了六月西湖独有的美景,色彩明丽,意境开阔,由衷地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喜爱之情。
今天我们将继续分享《古诗二首》的另一篇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的与春天的有关的古诗《绝句》,其中包括生字、诗句以及课后题解析,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
《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在成都闲居时所作。这首诗描绘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色,诗人舒畅愉悦的心情也蕴含在写景之中。诗歌一句一景,远近交错,动静结合,构成一副绚丽多彩、清晰开阔的画卷,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它吧!
一、生字部分的学习
1)会识字
要求去掉拼音能准确识读。
在词语中,你能准确读出来吗?
相信认真的你一定能在下面的图中找出上面词对应的景物,让我们一起找找吧!
你找对了吗?
泊:停船靠岸。在这些词语中,需要注意“行”它是本课要求会认识的一个多音字,在这首诗中读“háng”,另一个“泊”大家了解一下:
2)会写字(4个)
“绝”:左右结构,“纟”旁,右边起笔要比“纟”旁高,最后一笔“乚”的底部要略低于“纟”旁底端。
“含”和“吴”都是上下结构的字,都带有“口”字,不同的是“含”的“口”在下面,“吴”的“口”在上面。
“吴”书写时,“口”字写在上半格略扁,“天”第一横从横中线起笔,第二横要比第一横长,撇和捺要舒展。
“含”和“岭”的不同点“含”上面是“今”,不要多写一点;
“岭”右边是“令”,不要少些点。
“含”:上下结构,注意上面的“人”的“撇捺”要写的舒展,第三笔“点”的收笔在竖中线上,“口”字略扁。
“岭”:“山”在作偏旁时“竖折”要向上倾斜,右边的“令”起笔要高于“山”字旁,“撇”从竖中线起笔,伸到“山”字旁的右下角,第六笔“点”写在横中线上。
二、诗句解析
1)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
“鸣”:让我们仿佛听到黄鹂在翠柳上鸣唱,被这迷人的春色感染,不觉间让我们的心情愉快、轻松起来。
“上”:仿佛让我们看到了白鹭在碧蓝的天空中飞得高远,自由自在,扇动着翅膀是多么的优美。
通过“黄”“翠”“白”“青”绚丽多彩的颜色联想到的画面,会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意思:两只黄鹂在空中鸣叫,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2)借助插图,理解诗句
①窗含西岭千秋雪
通过观察插图,我们会发现诗人是坐在屋内从窗户向外看,可以想象诗人在草堂中临窗眺望会看到西岭雪山的风景。
②门泊东吴万里船
在插图中可以看到一些停泊着的船,它们要到哪里去呢?诗中“东吴”是一个地名,离诗人居住的地方很远。这些船可能要驶向东吴。
“千秋”:千年的意思,指时间久;
“万里”:并不是指具体的距离,而是路途遥远的意思。
“千秋雪”、“万里船”是用夸张的手法写时间久、路途远。夸张是古代诗人常用的方法。
意思: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遥远的东吴开来的船只。
3)温故知新
杜甫的这首《绝句》,四句一静一动两两相对,前两句相对,后两句相对,句子和句子相对,词语和词语相对,像这样的文章还有我们之前学过的《古对今》。
让我们借助插图,想象着这美丽的画面。试着背一背这首诗吧!
三、课后题解答
读下面诗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的“碧”“红”,呈现出一副娇艳的画面。那翠绿的莲叶,涌到了天边,气势宏大;那娇美的荷花,在艳阳映照下,格外红艳。
通过“黄鹂”与“翠柳”,“白鹭”与“青天”两两相对,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唱歌,一行白鹭飞向高远的蓝天。四种景物有声有色,描绘了一副色彩明丽、清新动人的春景。
以上为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绝句》课文解析部分,家长在家辅导孩子学习不妨参考一下,如有疑问欢迎在评论下方留言咨询或讨论~
如您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或者转发给更多的朋友~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1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