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鹂 >> 黄鹂的繁衍 >> 黄鹂又称黑枕黄鹂或黄鸾你知道多少呢快来看
黄鹂又称黑枕黄鹂或黄鸾,也曾有人称它为金衣公子。黄鹂广泛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内蒙古、华北和四川等地,均为春候鸟,并在上述地区营巢繁殖。分布于台湾和海南岛则为留鸟。成鸟体长约毫米,体重约85克。成年雄鸟通体金黄色,由额部通过眼围至枕部有一条宽阔的黑纹;
翅羽大部为鸟黑色而有暗绿色的光辉;中央尾羽黑色,其余尾羽末端均有较大的金黄色斑,愈近于外侧尾羽,黄色斑愈大,最外侧尾羽仅有羽基为黑色其余部分均金黄色;嘴壳粉红色,足趾铅灰色。雌鸟体色与雄鸟相近,但羽色较暗淡,远不及雄鸟羽色艳丽。此鸟主要生活在平原地带,也常栖于丘陵地区的林间或村庄附近的高大乔木。
主营树栖生活,很少栖落地面。在空中飞行时,形似波浪。北京的夏天,常见黄鹂在高大的榆树、柳树、杨树间活动和鸣唱。它那金黄色的羽衣穿流于绿树丛中,配合着清脆的歌声,边飞边鸣,为林野增辉。50年代的北京动物园,每年夏季都有十数对黄鹂营巢繁殖,偶遇飓风暴雨,曾有雏鸟由巢中落地,因而被饲养人员收容育成后在园内展出,已有多次记录。
80年代后,因使用杀虫药剂等原因,园内已无黄鹂栖息和繁殖,确实值得动物学者深思。黄鹂以昆虫为主食,偶有取食少量野果,如桑葚、野葡萄之类。取食昆虫的种类繁多,如毛虫、蝇类、青虫、蝗虫、蝽象及金龟岬等,均属农林重要害虫。生活在华北地区的黄鹂,每年月为居留期,迁来后很快进入繁殖期。其巢多营造于高大的阔叶树上,巢距地面35米,巢筑于近树梢而远离主干的水平细枝上。
巢呈吊兰状,由麻丝、碎纸、棉絮、草茎等编成。营巢速度甚快,一般只需45天即可筑成。每巢产卵34枚,卵椭圆形,卵壳粉红色并有紫红色斑。孵卵由雌鸟担任,孵化期天,雏鸟在雌雄亲鸟共同哺育下,经16天可离巢。黄鹂的成鸟,捕获后不易适应人工环境及饲料,死亡率较高,多数成鸟捕后烦躁不安,以致拒食而死。曾有人试用暗光和安静的环境,并以活虫引诱取食,获得较满意的效果成活率可达50%60%。
从巢中获取雏鸟,人工育雏,饲喂昆虫及人工混合饲料(碎生肉、碎虫、熟蛋黄,豆粉、钙粉等混合后调温),较易成活^幼鸟艳丽的羽色需在46月龄后,开始显现。成年黄鹂捕获后的前期驯养,最好能选用板式笼,此笼只有一面为竹栅可供观察,野性较强的黄鹂也只有一面能看到人,所以可以比较安静地生活。在北京曾有人试用绳索系于颈部,置于栖架上,进行人工诱食,但效果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