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

成年人最大的幸运,是深深共情了长安三万

发布时间:2024/8/10 12:34:36   
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作者:洞见CC有网友在看完《长安三万里》后,写下了十个字:长安三万里,步步意难平。此话一出,让无数成年人百感交集,深深共情。以前我们总以为,豪放如李白,应当目空一切,不为现实所羁。谁曾想,他也像无数平凡人一样,在这人间道走得步步荆棘。通达如高适,用半世的隐忍和心酸,这才换得暮年的得志。然而他的人生刚走上正道,紧接着就是家国破碎,知交零落。还有那个稚嫩淘气的杜甫,也在历经动荡后,失去所有鲜活,变得满脸沧桑。在二十多岁的年纪,他们都曾意气风发,壮志满怀。最后却又都流于失落的宿命,不得不接受命运的事与愿违。他们的无奈,是一段过去的故事,更是现实中无数人生命里的悲歌。从青丝到白发,从意气风发到垂垂老矣,我们一生,也注定会经历数不清的遗憾。幸运的是,李白他们用一生的经历告诉我们:所有遗憾,都是人生常态。我们能做的,便是面对它、接受它、释怀它。“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当你知道遗憾不可避免,从而更加珍惜每一个当下,那么往后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1遗憾是:李白空有大鹏之志,却始终无处施展。李白二十岁左右的时候,曾四处游历,举荐自己。有一次,他游历到渝州,谒见了当地的刺史李邕。可李邕却对李白的高谈阔论,举止不羁,甚为不喜,也因此不愿向上举荐李白。面对李邕的轻视,李白毫不客气地写下了一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他自比大鹏,觉得自己终有展翅高飞的一日。可那个时候的李白不会明白,不是所有的大门都会为才华敞开,不是所有的雄鹰都有展翅之地。之后,李白四处干谒,四处碰灰,但他的诗名,却越传越远。终于在四十二岁那年,他的诗篇和名气传到了唐玄宗的耳朵里。唐玄宗喜爱李白的才气,便一纸诏书将他召进了宫。此时的他,以为自己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可以一展抱负了。于是大笔一挥,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到了宫里,李白才发现,自己的工作,与供人取乐的猫狗并无差别。他只得整日将自己灌醉,打发这郁郁不得志的时光。这种消极的工作态度,也引起了唐玄宗的不满,才过了短短一年,李白就被赐金放还。此后,他只能带着万千苦楚,一身疲惫,游落于祖国山河之间。就这样在世间盘桓了十多年后,这只大鹏,终究是陨落在了蓬蒿里。李白这一生,有说不尽的坎坷,道不尽的遗憾。但即便命运如此薄待于他,他却很少哀戚抱怨。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刻,他看透遗憾是人生常态,随后平静地写下: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既然人生不能如愿,那就释然。既然处处不顺意,那就散发弄扁舟。成年人最大的幸运,便是从李白曲折的一生,学会了自我和解。当你明白了这一点,生活万般意难平,也可一笑而过。2遗憾是:高适蹉跎半生,暮年得志,却只能眼看着故人凋零,山河破碎。《长安三万里》中,高适与李白初相识时,曾豪气地告诉对方:“我要直取长安!叩天子门!”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带着满腔抱负赶到了长安城。可到了那里才发现,偌大的长安城,竟没有他的容身之地。为了得到一个被玉真公主举荐的机会,高适自降身份,扮作戏子,入了岐王府。然而无论他在宴会上,将高家枪法耍得如何出神入化,却始终入不了权贵们的眼。走投无路的高适,只得退守老家梁园,静等下一次出仕的机会。这样虚度的日子,一晃又是好几年。终于在公元年,中年的高适迎来了他人生中一次比较大的机遇:陇右节度使哥舒翰请他入幕府任掌书记。遗憾的是,这工作虽然在军队,却是个文职,而高适的梦想却是披坚执锐,上阵杀敌。所以去还是不去,高适犹豫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无奈的现实面前,高适最终还是选择了前往。在军营的日子,也正如高适所说的:“边境艰苦,却也简单,十年过去了,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高适渐渐老了,但他一颗报国的心却未曾改变。后来,五十多岁的他,终于等到了他封侯拜相的机会,可那个时候,早已是家国破碎,知交零落。大唐回不到它昔日的繁华,而他自己,也已是垂垂老矣,孑然一人。有人说,高适是最接地气的一个诗人。在他身上,可以很多平凡人挣扎落寞的影子。我们都曾像他一样,求索半生,只为给自己求一个改命的机会。然而就在我们以为自己接近成功的时候,生活总会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打击。到最后,很多人都会一蹶不振,灰心丧气。然而有幸读懂高适的人,就会从他的经历中明白:做你该做的事,并接受它的事与愿违,才能踏过坎坷,将一生活得不虚此行。3遗憾是:杜甫的年少灵动,却在历史动荡中演变为苦大仇深,潦倒落魄。提起杜甫,我们脑海中浮现的,一定是这个模样:似乎在所有人的印象里,杜甫从来都是一个忧国忧民、老气横秋的形象。然而《长安三万里》中,小杜甫的形象一出场,却让很多观众看到破防。也就是在那一刻,很多人才明白:没有谁生来沧桑,所有的成长,都是被岁月催熟的。我们印象中那个满面风霜的圣人,也曾是个不谙世事的小孩子,也曾有那么天真可爱的一面。只不过,后来数不尽的苦难,让杜甫的心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杜甫一生的梦想,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然而杜甫最后,却连科举都没考上。他三次科举,三次落榜。更不幸的是,到第三次科举时,一直支撑他经济来源的父亲,也溘然长逝。在三十而立的年纪,至亲离世,自己又一事无成,杜甫第一次感受到了生活的压力。少了父亲的庇护,他只得挑起家庭的重担,在长安辗转求官。结果官职没混到,生活却越来越穷,他最小的儿子还被活活饿死。后来,安史之乱爆发,杜甫又拖家带口,加入逃难的人群。也是在这个时候,杜甫看到了乱世之下命如草芥,感受到了黎民疾苦生存不易,心境也跟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不再执着于自己一家的苦难,而是落笔民生,写下了大量反映百姓疾苦的诗篇。逃难到成都后,杜甫又在朋友的帮助下,搭建起了一间草堂。在这里,杜甫度过了一段相对惬意的时光,还用轻快的笔触写下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命运加诸他身上的种种遗憾,诸多苦难,在此时的杜甫看来,仿佛都是过眼云烟。在网上看过这样一句话:这烟火人间,事事遗憾,事事也值得。的确,人间这条路,怎么走都会有坎坷,怎么选都会有遗憾。但读懂杜甫的人,却能比普通人更好地走完这一生。余生,愿你我带着杜甫的智慧,拥抱一切遗憾,接受所有事与愿违。哪怕历经跌宕,你我亦有勇气,奔赴下一场山海。4遗憾是:裴十二一身武艺,却只因是女子,报国无门。《长安三万里》中,有一个出场次数不多,却让观众倍感惊艳的女子,裴十二。她是扬州城里最负盛名的姑娘,经常喜欢女扮男装,与李白流连于歌舞场所。与高适初见时,她也是一袭男装,默默站在李白身后。再后来,她又陪着李白抢舞娘、逛宴会,豪掷千金博红颜一笑,做了许多出格之事。然而这些行为,落在高适的眼里,却成了纸醉金迷,玩世不恭。高适理解不了这样的李白,亦看不懂这样的裴十二。他只觉得,自己与他俩不是一路人,于是决定转身离去。离去之前,裴十二看出了高适的心思,便提出要与高适比试一场。结果,高适引以为傲的高家枪法,被裴十二轻松击破。随后,裴十二散开秀发,仰天长叹道:你只叹你满身才华报国无门,可这世间,又有谁会在乎一个女子的才华呢?要知道,在那个封建的朝代,女子连功名都不能考,更何况是上阵杀敌,建功立业。裴十二深知现实的无奈,沉吟了一首诗,便消失在了扬州的夜色里。梨花醉春色,碧溪弹夜弦。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在那个轻视女子的年代,裴十二虽出身名门,又习得一身武艺,可却始终无法挣脱命运的摆布。既如此,她便接受命定的遗憾,坦然地与李白在扬州城中逍遥自在。裴十二的悲剧,也是千千万万拼尽全力,却始终无法逆天改命之人的悲哀。在命运的大网里,总有现实无法违逆,总有命运不可更改。成年人最大的幸运,就是读懂了裴十二的故事,然后主动去接受生活的不完美。在人生的风雨里,努力去拼,去闯,哪怕事与愿违,也是无愧此生。▽看完《长安三万里》后,很多网友反复沉思,问出了同一个问题:为什么所有人走到最后,都会不可避免地以遗憾收场?一位网友的回答,深深打动了我:三岁时,我紧握着手中的棒棒糖,坚定地以为那是最重要的;五岁时,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逮住了一只蜻蜓,那一刻,它是最重要的;上学后,看着手里的奖状,我觉得那是最重要的;十八岁那年,我日夜苦读,只为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那段时间,它是最重要的;成家后,家人的笑脸,父母的安康,比我的幸福更重要;等我自己垂垂老矣时,我又觉得,有一副健康的身体,其实也不错……然而,随着年岁的渐长,这些我们曾认为最重要的东西,都会有失去的一天。只有遗憾,才是人生常态。在光阴的故事里,遗憾必然伴随着人的一生。你若能勘破这一点,便不会觉得那是悲哀,而是真正的幸运。在往后的日子里,如果注定与遗憾同行,那就坦然接受命运的给予;如果做不到尽善尽美,那就接受生活的残缺。知遗憾而不困守,历悲欢而懂释然,便是成年人最好的生活观。点个赞吧,与朋友们共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750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