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

孙若风长江流域城乡文化的心有灵犀

发布时间:2023/4/3 11:42:42   
白癜风怎么能看好 http://m.39.net/pf/a_4473345.html

长江流域城乡文化的心有灵犀

作者简介

孙若风,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驻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蓝皮书》主编、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原司长。

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滚滚的长江,流动的城乡文化要素,长江流域的城乡文化融合,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文化传统。一千三百多年前早春的一天,风和日丽,因避乱卜居长江上游的杜甫,在浣花溪草堂写下了这首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有天府之称的成都平原,大地湿润,万木葱茏,一派勃勃生机。在门口停靠着驶往下游东吴地区的船只,上船便可让归心似箭的诗人,“千里江陵一日还”——这是李白的诗句,李杜是唐代诗坛的双子星座,都曾面对长江感叹水运之伟力、大地之丰饶。

长江自古以来就是黄金水道,流域面积广阔,不仅有赣江、汉江、湘江等支流,而且串连起沿江的种种路上交通要道,承东启西,接南济北,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立体交通和综合运输体系。再就是资源充沛,物产丰富。沿江的水土、能源、矿产、森林、农业生物等资源丰富,地广物博,沿江布满鱼米之乡以及种种特色物产之乡,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着南国大地。读杜甫的这首诗,还会联想到杜甫躲避的那场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捩点。这场浩劫直接导致北方经济衰落,中国经济中心逐渐南移。北宋灭亡,宋室南渡,南宋把朝廷建在长江边上。相对安定的南方,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经济中心南移,又促进了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别是江南地区全方位发展,包括乡村社会和乡村文化的发展。今天长江流域的乡村社会和乡村文化发展,不只是有着更好的交通条件、生产生活条件,更有以往不可比拟的政治、经济、社会条件。特别是文化振兴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城乡融合将产生新的城乡文化互动模式、新的乡村文化发展动能。在乡村文化振兴中,这个流域城乡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是拼图中不缺少的一块。而关键,就是让城乡文化要素流动起来,这也是乡村文化未来发展的底层逻辑。

需要正视的困难是,近代以来,乡村社会衰败,乡村文化跌落,城乡文化关系恶化,长江流域的乡村文化更是深受其害。新中国成立后,乡村文化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扩大了城乡文化的鸿沟,在新形势下形成城乡文化新融合,还要走出城乡关系的创伤甚至是危机。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419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