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鹂 >> 黄鹂的种类 >> 最美宋词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水调
黄庭坚是苏轼的追随者,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诗与苏轼齐名,号称“苏黄”,为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
他的词风格多样,但主要还是接近苏轼,像这首《水调歌头》,句式就很像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上片描绘美丽的桃花源: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
瑶草多么碧绿,春天来到了武陵溪。溪水上有无数桃花,花的上面有黄鹂。
瑶草,仙草。武陵溪,指代幽美清净、远离尘嚣的地方。春天,词人走进一处山谷,只见桃花鲜艳,黄鹂鸣叫,像走进了桃花源一样。
“武陵溪”,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典故:晋太元中,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见其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男女老少怡然自乐。村人自称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遂与外界隔绝。后渔人复寻其处,“迷不復得”。
后来,人们就用“武陵源”来借指避世隐居的地方。陶渊明描写这种子虚乌有的理想国度,表现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黄庭坚用这个典故,其用意不言自明。黄庭坚曾参加编写《神宗实录》,以文字讥笑神宗的治水措施,后来又被诬告为“幸灾谤国”,因此他晚年两次被贬官西南。此时,大约他正在被贬的路上吧。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我想要穿过花丛寻找出路,一直走向飘浮白云的山顶,一吐胸中浩然之气,化作虹霓。只怕花深处,露水湿了衣服。
词人幻想能找到一个可以自由施展才能的理想世界,含蓄地表现对现实的不满,对纷乱人世的厌倦但又不甘心离去的矛盾。
下片写自己不同凡俗的思想: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
坐着玉石,靠着玉枕,拿着金徽。被贬谪的仙人在哪里,没有人陪我用田螺杯喝酒。
金徽,金饰的琴徽,用来定琴声高下之节。这里指瑶琴。拂金徽,弹瑶琴。词人以丰富的想象,用“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表现他的志行高洁、与众不同。
谪仙,谪居人间的仙人,这里指李白。螺杯,用白色螺壳雕制而成的酒杯。表面上是说李白不在了,无人陪他饮酒,言外之意,是说他缺乏知音,感到异常寂寞。
他不以时人为知音,反而以古人为知音,曲折地表达出他对现实的不满。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我为了寻找灵芝仙草,不为表面繁华,长叹为了什么。喝醉了手舞足蹈地下山,明月仿佛在驱逐我回家。
灵芝,菌类植物。古人以为灵芝有驻颜不老及起死回生之功,故称仙草。朱唇丹脸,指“溪上桃花”。这两句是比喻和象征的语言,表明自己的心迹,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利禄而忧愁叹息,忘却这尘世的纷纷扰扰吧。
这首词潇洒飘逸,展示出黄庭坚高超绝俗的气派和决不同流合污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