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

荐读14首经典数字诗,一首一个名句,

发布时间:2022/8/22 14:27:03   
北京皮炎医院地址 http://pf.39.net/bdfyy/tslf/210611/9051934.html

一二三四五六七,如果写入诗词,会是怎样一番情景。

高明的诗人将数字入诗,有的使情感更加深厚,有的使描写更加细致,有的使音律更和谐……

今天推荐14首经典而有趣的数字诗,一起体会数字与文字结合的奇妙。

《题诗后》

唐·贾岛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贾岛是知名的苦吟诗人,为了一个字而绞尽脑汁,这首诗的前两句利用数字形象地写出了贾岛苦吟的情况:这两句诗我琢磨三年才写出,一读起来禁不住两行热泪流出来。

《诗经·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男子思念起自己的情人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月、年)。这当然是物理时间和心理时间的区别所在。用这种有悖常理的写法,无非是为了极言其思念之切,之深而已。

《山村咏怀》

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是一首最经典最有趣的数字诗。诗人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极力形容船行之快,简练有力,平仄相间,声调抑扬,富有诗意。

《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解落”对“能开”,“三秋叶”对“二月花”工整有序。“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一过”“一入”,“一高”“一低”,“一直”“一斜”,把风对自然界物象在风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变幻鲜活而传神地表现出来。

《山中与幽人对酌》

唐·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诗中接连重复三次“一杯”,采用词语的重复,不但极写饮酒之多,而且极写快意之至。那痛饮狂歌的情景,仿佛浮现在读者眼前。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突出了草场的宽阔无垠。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两个黄鹂”对“一行白鹭”,对偶工整,“万里船”与“千秋雪”相对,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全诗对仗精工,四句诗宛然组成一幅咫尺万里的壮阔山水画卷。

《水仙子·夜雨》

元·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此曲采用作者惯用的重词叠字手法,善用数词人曲,如“一声”、“一点”、“三更”、“十”、“二”等,给人以回环复沓,一咏三叹之感。

《题秋江独钓图》

清·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纵观全诗,九个“一”巧妙嵌入其中,将诗与图的意境表现得分毫不差,细细品味,这些“一”用得十分贴切又有情趣。

《梅花》

王安石

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

唯有春风最相惜,一年一度一归来。

春风惜梅,每年春天,春风都如约至,准时归来,吹指着梅花。诗人连用三个“一”字,将春风对梅花的怜惜写得深情无比。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一更”二字反复出现,突出了塞外席地狂风、铺天暴雪,杂错交替扑打着帐篷的情况。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在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诗人用数字“七八”、“两三”将星之寥落、雨之轻微写得十分形象。

《锦瑟》

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诗人用这么多弦,来抒发繁复之情感,该是有多少思绪。

来源:诗刊社

审核:县融媒体中心/邹磊

编辑:县融媒体中心/梁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135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