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

两个黄鹂还是两只黄鹂,这首千古绝句您小时

发布时间:2024/5/30 11:30:46   
开篇先来温习一下我们小时候都背诵过的一首诗,诗圣杜甫的七言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近日,一部名为《蜗牛与黄鹂鸟》的热播剧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并且再次勾起了小学时代背诵这首绝句时的有趣回忆。虽然看了几集,还是一头雾水,不知为何会取这样的片名,姑且认为是以音乐为主题,这一点和黄鹂鸟的悦耳妙音总算相关吧。言归正题。杜甫这首七言绝句写于唐代宗广德二年,也就是公元年,祸国殃民达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已经得以平定,杜甫的好友严武复任成都尹,再次入蜀。彼时漂泊在外两年之久的杜甫已经年过半百,听闻好友复归,便又回到了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值初春时节,一生忧国忧民的杜老先生,看到家国收复,又能他乡遇故知,不禁心情大好,望着草堂外一派春色,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记得笔者在小时候背诵这首诗时,总是“两个”、“两只”傻傻分不清楚。我们知道黄鹂是一种鸟,叫声悦耳动听,通常是用“只”字来作为量词形容的,而杜甫却开笔写成了“两个”,难道他老人家“只”、“个”不分吗?显而易见这相较于诗圣的文化底蕴而言,是不可能的。还是说友人相见,分外贪杯,一边放歌纵酒赏春色,一边手抖写成了“两个”?这点更不可能,杜甫的诗向来以对仗工整严谨著称,可以说是字斟句酌,滴水不漏。有人说,杜甫写成“两个”,更多的是考虑首句仄起不入韵,即是(仄)仄平平平仄仄(注:括弧内表示可仄可平)。这是七言绝句一种常用的平仄规律,我们可以看到首句第二字读声为仄,基本上大多数普通话的第三第四声汉字都可以用。“个”为去声,读第四声,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而第一声和第二声的汉字,为阴平和阳平,多属平调,是不可以用在此诗的首句第二字的。其实不然。古代汉字读音和现在读音是有一定区别的(古代是有入声的,属仄调,普通话则没有),而“只”字,古时为入声字,发音快速短促,同样属于仄调,比如唐代元稹的“只应长在汉阳渡,化作鸳鸯一只飞”,后句便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由此可见“只”也是属于仄调的,用在“两只黄鹂”当中并不会显得违和。那么为何杜甫还是选择了“两个”而不是“两只”黄鹂呢?虽然笔者小时候总是混淆这两个字,现在会理解为,诗圣在以物喻人。初春时节,浣花溪旁柳树枝叶翠绿,两只黄鹂鸟栖枝头欢快鸣唱,婉转动听。草堂中,杜甫与一人同坐,两个人把酒言欢,纵情歌唱,至于这人,也许正是成都尹、剑南节度使严武,但笔者更愿意相信,这个人是杜甫多年不离不弃的结发妻子,杨氏。

多选

您小时候总是背作“两个黄鹂”还是“两只黄鹂”

两个黄鹂两只黄鹂打开百度APP进行投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730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