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

宋词知多少丨百首经典宋词07

发布时间:2023/1/8 20:10:30   

《宋词知多少丨百首经典宋词07》

传播中华文明,建立文化自信。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伟大文明。中华文化跨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和魅力,是全球炎黄子孙自信之源泉!

瑞典华人作家诗人萧峰大哥,将以《宋词知多少》、《唐诗知多少》、《元曲知多少》、《诗经知多少》等一系列专题与大家共享传统诗词的美好!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跟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乃一代文学之巅峰。

《宋词知多少》不知不觉已到第十八期(也是"一生必背首经典宋词"的第7期)。本期将分享十位陌生词家的一流词作!

萧峰大哥强烈建议:至少要把每首词的"点睛之笔"背诵下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假以时日,你的文学素养一定可以得到质的提升!

1.《卖花声》(张舜民)点睛之笔: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词人简介:张舜民,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今陕西彬县人。英宗治平二年()进士。

萧峰评词:此词道出了谪贬失意的心情,是题咏岳阳楼的词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篇。全词沉郁悲壮,扣人心弦。 这首词在内容层次上有很大的跳跃,但结构安排自然得体,了无痕迹。全词起伏跌宕,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内心复杂的感情,深沉真切,动人心魄。这是一首格调很高、有较强感染力的好词。

2.《减字木兰花》(黄裳)点睛之笔: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词人简介:黄裳(-),字勉仲,今福建南平人。元丰五年()进士第一。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他也是金庸小说中《九阴真经》的作者,厉害了word哥!)

萧峰评词:此词采取白描手法,注意通过色彩、声音来刻画竟渡夺标的热烈紧张气氛。同时,词还反映了人们热烈紧张的精神状态。龙舟飞驶,鼓击春雷,这是写参与竞渡者的紧张行动和英雄气概。欢声震地,是写群众的热烈情绪。衔标而归,是写胜利健儿充满喜悦的形象与心情。如此一来真实地再现了当日龙舟竞渡、观者如云的情景。

3.《眼儿媚》(王雱)点睛之笔: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词人简介:王雱(-年),字元泽,今江西省东乡县人,文学家,道学、佛学学者。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之子。世称王安礼、王安国、王雱为“临川三王”。

萧峰评词:这首词触眼前之景,怀旧日之情,此词为王雱怀念妻子所作,表现了伤离的痛苦和不尽的深思。“烟缕织成愁”,则出语新奇,耐人寻味。“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雨”和“雪”,非常巧妙地将名词活用作动词。

4.《水调歌头》(黄庭坚)点睛之笔: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词人简介:黄庭坚(.8.9-.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

萧峰评词:此词为春行纪游之作,词人采用幻想的镜头,描写神游“桃花源”的情景,反映了他出世、入世交相冲撞的人生观。这首词中的主人公形象,高华超逸而又不落尘俗,似非食人间烟火者。词人以静穆平和、俯仰自得而又颇具仙风道骨的风格,把自然界的溪山描写得无一点尘俗气,其实是要想象世界中构筑一个自得其乐的世外境界,自己陶醉、流连于其中,忘却尘世的纷纷扰扰。

5.《洞仙歌》(李元膺)点睛之笔: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

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杨柳于人便青眼。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

词人简介:李元膺,山东人,南京教官。生平未详。绍圣间,李孝美作《墨谱法式》,元膺为序。《乐府雅词》有李元膺词八首。

萧峰评词:这是一首歌咏早春景致的词,意在提醒人们及早探春,不要遗忘了之后的梅花。这是一首惜春词,意在让人们及早探春莫留遗憾,也寓意着让人们早抓时机,以期有所作为。

6.《渔家傲》(朱服)点晴之笔: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比,和春付与东流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寄语东阳沽酒市,拚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词人简介:朱服(-?)字行中,今浙江吴兴人。熙宁六年()进士。《全宋词》存其词一首,格调凄苍。

萧峰评词:这首词风格俊丽,开头两句写暮春时节,好风吹,细雨润,满城杨柳,郁郁葱葱,万家屋舍,掩映杨柳的青烟绿雾之中。这首词袭用传统作词法:上片写景,下片写情。结句“而今乐事他年泪”,一意化两,示遣愁不尽,无限感伤。作者亦自以“而今”句为得意之笔。

7.《青门饮》(时彦)点睛之笔:醉里秋波,梦中朝雨,都是醒时烦恼。

胡马嘶风,汉旗翻雪,彤云又吐,一竿残照。古木连空,乱山无数,行尽暮沙衰草。星斗横幽馆,夜无眠、灯花空老。雾浓香鸭,冰凝泪烛,霜天难晓。

长记小妆才了,一杯未尽,离怀多少。醉里秋波,梦中朝雨,都是醒时烦恼。料有牵情处,忍思量、耳边曾道。甚时跃马归来,认得迎门轻笑。

词人简介:时彦(?—),字邦彦,今河南开封人。宋神宗元丰二年()己未科状元。存词仅一首。

萧峰评词:上片写旅途所见的北国景象和孤馆不眠的情状。下片由上引出回忆。全词上片笔壮壮阔,笔力苍劲;下片则委婉细腻、情意绵绵,刚柔相间,情景兼美。

8.《南柯子》(仲殊)点睛之笔: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词人简介:仲殊,北宋僧人、词人。字师利。安州(今湖北安陆)人。本姓张,名挥,仲殊为其法号。曾应进士科考试。生卒年不详。年轻时游荡不羁,几乎被妻子毒死,弃家为僧,先后寓居苏州承天寺、杭州宝月寺,因时常食蜜以解毒,人称蜜殊;或又用其俗名称他为僧挥。他与苏轼往来甚密。

萧峰评词:这首词通篇写景,又抒发了词人对尘世生活的眷恋之情。词中上、下片的结句,委婉含蓄地提到人,而且引起对往事的回忆。全词清新雅洁,优美柔和,饶有意味。全词从时空两方面构思,写景抒情,情寓于景,意象清悠,意境清晰。词作设色明艳,对比和谐,色彩艳丽,美感很强。

9.《盐角儿》(晁补之)点睛之笔: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

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

占溪风,留溪月。堪羞损、山桃如血。直饶更、疏疏淡淡,终有一般情别。

词人简介:晁补之(公元—年),字无咎,号归来子,今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萧峰评词:作者通过对梅花的色、香、形的描写,赞美梅花的骨中香彻与别有情致。上阙写梅花如雪的颜色与透骨的清香。下阙写以山桃作比衬,刻画梅花神韵和品格。在这首咏梅词中,词人写的是梅花的非凡的神韵和高洁的品格,实际也是自己所向往的人格的写照,词人在梅花的高洁的品格中寄托了自己的志趣和情操。

10.《秋蕊香》(张耒)点睛之笔: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

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朱阑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

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瘦。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

词人简介:张耒(—年),字文潜,号柯山,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

萧峰评词:上片写景,由室内写到帘外,是寓情于景。下片在上片写景的基础上,着重抒情,借外景反衬内心的苦闷,是以景衬情。这首词写景纯用白描,毫不雕饰,清新流丽,而情寓其中;写情,直抒胸臆,决不做作,层层转跌,入木三分。其中绝无香泽绮罗之态,唯有不加矫饰之情。使词作具有清新流丽的风格特征。这首词风调清丽,情致缠绵,在婉约词中也属上乘之作。

作者简介:萧峰大哥,瑞典华人作家诗人,中华传统文化积极推广者,走过多国的旅行达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04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