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

窗含西岭千秋雪为何是窗含而非窗

发布时间:2023/10/28 11:37:19   
北京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www.guanxxg.com/news/roll/1562877.html
“窗含西岭千秋雪”这是来自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绝句》里的诗句。原诗是这样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杜甫在公元年,安史之乱其间避乱梓州,第二年叛乱平定,杜甫又回到成都草堂,当时心情很好,面对草堂四周一派生机,情难自禁写下这首即景小诗。为何是“窗含”而非“窗寒”呢?这要从诗歌赏析的几个方面来解析。一,从文眼着手来看看。这首诗从表现手法上来看是化静为动,含蓄委婉。风格内容上来说是一首写景诗。本诗一句一景,动静有致,似乎不好抓文眼,文眼也就是本诗中的中心重点词语,所以诗中是一句一个眼,分别是一句“鸣”,二句“上”,三句“含”,四句“泊”。从这四个字中,我们体会到了作者越来越兴奋开心的心情,就是这四个字连络起全诗的意境,使本诗成为一个整体,都在表现诗人的情不自禁的快乐心境。此四个字都为动词,若把“含”换成“寒”字,“寒”为形容词,与第四句“泊”字词性不对仗。还有“寒”字也与作者的心境不匹配,本来杜甫一生坎坷,流离飘泊不定,好不容易心情好一点,要你这一“寒”又把心情扯到了冰点。所以“寒”字不妥。二,从诗的意境上去分析。诗人杜甫年轻时在做官的父亲的荫护下,度过了一段好时光,到了中年进仕不顺,只做了个小官,后来好不容易升为工部郎,又遇到安史之乱,只得弃官逃难到成都,结了个草庐暂时安家。这个草庐就是写《绝句》这首诗的地方,当然还有最著名的《寒庐为秋风所破歌》也是在这里写的,写出了流传千古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就是写《绝句》这首诗时的时代背景和环境。我们要理解本诗《绝句》的意境首先必须要了解作者写作此诗的环境和时代背景。曾经的杜工部一早起来,就听到了安史之乱被平叛的好消息,在饥寒交迫中沉浸了许久的心一下子跳了起来,听到了二个黄鹂鸟在刚吐绿的枝叶上欢叫,一抬头就看到了一行白鹭直冲云霄,从推开的窗户里看到了远方西岭千年不化的雪,(这都是好兆头,好现象,怎能不高兴。)打开门看到停泊在江面上即将北上远行的船。(该坐船回去了,该结束这寄人蓠下的生活了,怎能不高兴。)看看这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一系列情景,我的心情都透过这千古的文字为作者开心起来了。所以此情此景,此时此刻,把这个与意境极不匹配的“寒”字,要是谁真狠心地把它放进诗里,既是杜甫不骂娘,我也想揍他一顿。三,把诗翻译成白话文看看。原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如果我们把“窗含”改为“窗寒”翻译一下,就变成了“坐在寒冷的窗前冷冷地看着西岭外千年不化的积雪。”与前面那二句好不容易看到的好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一个“含”字把窗写活了,像一幅画一样把西岭雪景框嵌在窗上一样。这样树上天上,远方近旁都融为一体。所以是“窗含”而非“窗寒”。经典就是经典,“诗圣”的名头确实不是白叫的。不然在杜甫之后那个喜欢“推敲”的贾岛早就把这诗“推敲”掉了。时间成就了经典,经典留住了时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646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