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

云中吟系列春诵

发布时间:2023/10/26 11:39:48   
彭洋简介 https://m-mip.39.net/fk/mip_9192490.html
“绛帷深密障严霜,衿佩芬芳聚一堂。竹外琅琅听春诵,咿唔声里带诗香。”春诵夏弦,大师诏之。幼时读书,曾听闻族中长者言“春诵、夏弦,秋学礼,冬读书”之说,当时不解其意,后读《十三经》,才知此说实乃先王之道。《礼记·王制》:“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礼记·文王世子》亦载:“凡学世子及学士,必时。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龠,……春诵夏弦,大师诏之。瞽宗秋学礼,执礼者诏之;冬读书,典书者诏之。”古代教育,《礼》《乐》《诗》《书》之教,如同今日《语文》、《数学》之类一样,是必考科目,故学子皆遵守其教导。然而为什么《礼》《乐》止教之春秋?《诗》《书》止教之冬夏?又为什么有“春诵”、“夏弦”、“秋学礼”、“冬读书”之说呢?道法往古。此实是先王顺四时之气以为教也,也就是说,古人对孩子们的教育,实际上是根据天地四时节气的变化而采取的不同学习方式,充分考虑了孩子们四季生理、心理变化。道法往古,顺先王立四教。以春诵为例,《周礼·大司乐》说“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背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说白了,就是让学子们在春天的时候以背诵、朗读为主。可是为什么古人建议在春天以背诵、朗读为主呢?一顺天理,《素问·宝命全形论》中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灵枢·岁露》篇中也讲:“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自然四时气候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人的生理、心理活动,而人欲得健康也必须顺应自然的变化。二依四时,春季有3个月,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季,是万物生发、推陈出新的季节。从立春开始,冰雪消融,阳气上升,万物复苏,《月令》说:“是月也,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鸟兽便开始了求爱、生育、筑巢、孵卵和育雏等一系列的活动。故春天多鸟鸣。《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师旷《禽经》中的“杜鹃出蜀中,春暮即鸣,田家候之,以兴农事”,唐代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诗文都是在描写春天的鸟鸣的场景。三看身心,因春阳上升,人的生长发育在这一阶段也会加快,尤其是有着“纯阳之体”的学子们,身体各项功能旺盛,发育迅速,而诵读自然会引发身体的新陈代谢,进而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据医学调查,在一年当中,儿童长得最快的是5月份,最慢的是10月份,平均增高相差1倍多。四思情志,在情志上,学子们如能通过“诵读”,排出体内浊气,自然符合春阳萌生、蓬勃向上的自然规律,情志方面也会比较乐观、舒畅。因人体肝脏喜“条达舒畅”而“恶抑郁”,情志乐观、舒畅,自然会使肝胆经气旺达通畅。五析五行,四时之中,春属木,因春季是阳气回升的时候,与木的生长、升发相类似。五行木生火,故人的肝火就会随之上升。五脏之中,肝属木,因肝喜条达而主升发。在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中,学子们如果通过唱歌跳舞,陶冶情操,能通过诗文诵读,排出浊气,气血自然会变得更加流畅,而肝火自然得到调疏。六解“春困”,春季因气温回升,空气湿润,体表血液供应增加,流入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从而使身体困乏,昏沉欲睡,民间称之为“春困”。通过诵读,加速体内新鲜空气的循环,自然会使学子们气血舒展畅达、荡涤邪秽,“精气神”自然善养。(文图/善业文化)人与天地相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643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