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

秋士易感,诗词中的伤感意境系列之一马

发布时间:2023/1/7 0:07:13   

《天净沙·秋思》严格来说,不能称为诗词,而是元曲,是元曲小令的代表作。

中国古代文人才华横溢之辈或者自认为才华横溢的人,初期都是热衷于功名,比如李白杜甫年轻时也想取得功名,当然有的人是有满腔报国为民作主之志,有人则是秉承”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目标。但是不是所有才华横溢的名士能实现抱负,很多文人都是郁郁不得志,实际究其根源,有些就是过于放荡不羁,他们就是不适合于官场,比如李白和唐寅,有些人虽才华横溢,但是却跌倒在科举入仕门槛之前,如文徵明。当落差较大,这些文人又从儒家转为道家,所述文章诗词也有了道之意境。所以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儒道不分家,互相影响的。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关于马致远生平:

马致远(约年-年至年秋季间),号东篱,大都(今北京,有异议)人,元代戏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其年轻因为写诗献给当朝太子,而得到当朝太子赏识并为官,但是随着太子去世,自己则被类似于打入冷宫,仕途并不顺利,最高官职是江浙行省(行省制起源于元朝)务官,大约相当于现代的局长级别吧。

马致远像

在古代怀才不遇的文人,对于仕途失去幻想之后,一般就是几个选择:

第一种,是选择四处“流浪”式的,也就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那种,比如比较著名的就是李白、杜甫。第二种:就是归隐田园,陶渊明式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第三种,沉浸于书法绘画之中,并成为大家,比如文徵明,唐寅,当然这两位在一段时间也是四处“闲逛”。第四种,就是如马致远这样的,沉浸于音乐之中。

元曲严格意义讲属于音乐类的,当然诗词也可以称为音乐类范畴。

这首《天净沙·秋思》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并且经常被一些后世的文学作品和歌曲包括一些游戏中引用。

为什么称为经典,也要从当时古代文人的情况说起,古代文人作官时一般都是远离家乡,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古代远游也非常的流行,有些甚至终生没有再加到家乡,而这个《秋思》借秋景寓意,一方面写出了深秋的萧瑟之意境,也同样把游子秋天容易思乡的感情描述出来了。

在现代来说,很多人都是远离家乡,自然也更能体会到这种意境,所以诗词元曲有了相同的经历,你才会感同身受,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可能吟诵一首唐诗宋词元曲,往往就流泪伤感的原因,可能旁人看得莫名其妙。

马致远写这首元曲时,正是漂泊之际,仕途的不顺利,自己又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这首《秋思》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自幼接受儒家教育,饱读诗书,勤学六艺,遵循礼乐,对古琴艺术情有独钟,儒家礼乐思想在其前期音乐生活中起主要作用。中年后,随着自身政治生涯的改变,马致远的音乐思想经历了由儒入道的转变。其时,马致远专门从事杂剧与散曲创作,无论是抒怀叹世散曲,还是神仙道化杂剧,都流露出明显的道家归隐思想。

延伸阅读关于“秋思”的同名古代作品:

实际悲秋之作,在马致远之前,也有经典之作,名称均为《秋思》。在这儿略提一下,以后会更深度解析。

如李白有两首:《秋思》,更为大气点,这也是李白诗的特点:“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另一首:“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

如果说李白的大气,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则是抒发出将士的悲壮,英雄迟暮,壮士征战不屈的精神,无论何种时代,我们都需要这样的将士们,而不是一些无病呻吟的靡靡之音。

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关于“秋思”的诗词曲赏析就到这儿,后面还有更多文章,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301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