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

黄鸟民生之挣扎

发布时间:2022/6/10 15:52:46   

小雅·鸿雁之什

黄鸟黄鸟,无集于谷,无啄我粟。此邦之人,不我肯谷。言旋言归,复我邦族。

黄鸟黄鸟,无集于桑,无啄我粱。此邦之人,不可与明。言旋言归,复我诸兄。

黄鸟黄鸟,无集于栩,无啄我黍。此邦之人,不可与处。言旋言归,复我诸父。

[背景解读

民歌反映民俗,记录历史传承文化。

两《黄鸟》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两只黄鸟给人带来的是清新,生机勃勃之象。而诗经里的两只《黄鸟》却是相反,一篇出自《秦风》,还有这篇《小雅》,都是借黄雀起兴,前者“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诉说的是对生者生命的珍惜和惋惜,对当时“事死如生”“殉葬”制度的一种反思。

后者是“黄鸟黄鸟,无集于谷,无啄我粟。此邦之人,不我肯谷。言旋言归,复我邦族”,说的是民之流离之难。

硕鼠与黄鸟

这首《黄鸟》可与魏风《硕鼠》比肩。可作为上下篇。此两首都是从民生诉说国是,《硕鼠》是当地邦族政治之黑暗和腐败:“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而此首说的是来到异国他乡,寻找的“乐土”不乐。所谓里外交困。

正如六十四卦之“坎”卦,习坎,重重艰险。但是民要生存,人有内在的刚毅和能动,不断的去奋斗求生。虽其兴也苦,亡也苦。但是为了追求,“苦”(或者困难)总在其中。理解接受就好。

政衰邦乱,礼崩乐坏

不是天灾人祸,生存困苦,谁也不肯流落他乡。然后在异乡遭到他人不友好的对待,困苦交加,当他看到黄鸟成群飞来,啄食自己辛苦种下的粮食时,一股怨气从中而出!从而这只《黄鸟》流传后世。

朱熹曰:“民适异国,不得其所,故作此诗,托为呼其黄鸟而告之曰:尔无集于榖,而啄我粟。苟此邦之人,不以善道相与,则我亦不久于此而将归矣。”

学历史找解药

《黄鸟》展示了一种社会无奈,不得不另换空间求生存的一种历史场景。但是“人挪活树挪死”,很多不得不还得去面对。

机会总比困难多,只要努力还是有办法获取生存空间的。比如:福建土楼的历史。

唐宋朝代迭代时期,北方战乱不断,寻常百姓深受其害,不得不寻找新的生存乐土,不断南迁,最后来到了福建,这是地形复杂,大战争比较少。于是便在这里安家兴业。但是他们同样也面对当地闽南人与潮汕人的矛盾,以及地方起义军和朝廷的对峙,还有为生存家族之间的械斗、横行的盗贼、山中出没的猛兽,为了让家族在此长期稳定地生存下去,他们沿袭中原的夯土建筑形式,结合当地的特殊地理环境,建造了兼具居住与防御功能的土楼。从此繁衍生息。

英国工业革命的圈地运动;我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对世界开放带来的经济结构洗牌,都是民之不得不的迁移求生。

家国天下

国人自古民之福在于有圣人,“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百姓遭殃在于昏君,“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圣人不常有而昏君常有,在于有“智者”有追求:难得之货,富贵而骄,宠辱若惊,圈子巧利。教化制约不了更替的人性,需要制度建设。

西方人沉浸于自己的GOD,任鬼摆布。直到《国际歌》惊醒了部分:世上从来没有救世主。也成了现代很多人的认知。积极意义在于个体崛起,消极危害在于集体缺失,然后更加无序的世界。

人在家-国-天下运动中寻找生存空间,一级级从大到小定位了个体的生存形态,国是安定的稳定器。不信看看今天的乌克兰。(图片来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54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