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

闽清玉屏山,乡土的记忆

发布时间:2022/12/31 14:09:08   

自从母亲病逝后,我好几年没回娘家。今年中秋佳节前一星期,哥嫂邀我一同回乡下扫墓。第二天清晨,我跟伟弟一起上山,沿途所见所闻确实是大大地惊讶到了我。从前,由家后门到山脚下,是一条凹凸不平的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从山脚到山上,又是一条瓦砾石渣杂陈,两边布满荆棘藤蔓,坑坑洼洼的山间小路。山上树木枝繁叶茂,杂草纷陈。如今却是大变样,一条宽敞平坦,整洁干净的水泥路,从村前直通到山上。路上居然还有一名女清洁工一手拉着小推车,一手提着扫帚,随时清理着路面和水沟里的垃圾。山脚处,新建幢幢洋房别墅,开门见山,满眼新绿,空气清新,是美好的生活宜居地。

玉屏山作为福建省戴云山脉的余脉,三面环山如屏,绵延悠长,巍峨壮观。山上琼花异草丛生,古木参天,百鸟争鸣,庙宇璀璨。山下龙溪如玉带盈盈,碧波荡漾。山水相映成趣,有诗赞曰“玉屏碧浪迷香客,仙娘山寺醉游子”。几年前,在玉屏山建起一座颇具特色的生态公园。“玉屏山森林公园”碑坊赫然可见。“登山履顶健体怡神宽眼界,雅咏攀谈踏青賞景廣胸怀!”我斐藩哥所撰写的对联,概述了乡亲们登山健体,站得高,望得远,欣赏玉屏山景,吟诗作赋,聊天攀谈,闲情逸致,心旷神怡的美好心境。

旁边一座土地庙里墙上壁画,一轮红日从东海冉冉升起,浪花翻滚,猛龙跃然海面,腾云驾雾,气势磅礴。旁边两幅扇形题字。左边是布袋和尚的《插秧歌》:“手捏青秧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成道,后退原来是向前。”好一个“后退原来是向前。”寓意深长。这种插秧时的以退为进,暗指为人处世,若能时时处处,谦让忍受,行退一步之法,就能在求道的征途上,向前迈进了。

右边则是一位清末梅邑诗人黄梦熊,曾游走到玉屏山“问樵亭”及“仙亭庙”有感而发的一首诗:

“古寺龙兴不计年,屏山环翠凤岩前。

梵宫小拓三弓地,丹井圆涵一鉴天。

雨过竹窗晨读易,月窥藤榻夜读禅。

问樵亭畔题诗处,留作千秋香火缘”。

乡亲们刀削斧劈,开垦出一条宽敞的水泥盘山路,穿过母亲坟顶向前延伸。两边树木夹道欢迎,缓缓盘旋而上。款款走在路上,山风习习,朝霞普照,不禁触景生情,轻声吟诵起王维的一首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半道上,乡贤黄世忠先生,为纪念一辈子为乡亲治病救人,医者仁心,悬壶济世,忠实厚道的中医师父亲黄崧辉,特建造“五石景”“崧辉亭”以留纪念,也造福后人。

转过一个弯,爬上一个坡,清幽灵秀的树木掩映之中,又有一座漂亮精致的小亭阁出现眼前。

早年,山路十八弯,在芳草萋萋的羊肠小道边上有一座用树干茅草搭建的简陋亭子,叫“问樵亭”。供砍柴人歇息避雨,或行人经过向樵夫打探前路,询问山上奇花异草,珍禽菌菇之各类名称。如今拆掉茅草屋,改用水泥钢筋建筑,既美观又耐久,又具温馨体贴之意味。

新落成不久的“问樵亭”披彩挂红,一张小圆桌,几把玲珑小鼓椅,光滑整洁,雅致大方。

夏天,三五好友邀约爬山,在此喘息、喝茶、聊天、下象棋、读书阅报。清风徐来,树叶飒飒、小鸟啁啾。舒心愜意,延年益寿。题诗“一亭风月思前哲,四面松涛裕后昆。”永远流传,万古长青。

背后一碑石记载玉屏山仙娘庙问樵亭:“玉屏山以林木葱茏山峰环列如屏得名。传七仙女下凡驻足此山,而有仙亭,马、葛、蔡仙娘寓意此地建庙,俗称“仙娘庙”。左有“问樵亭”和“丹井”,经历代乡贤兴建或修缮,香火绵延逾千年。公元二零零四年,郑祖意、黄美珍伉俪携子郑长闽、郑长华率乡人捐巨资重建仙娘庙,黄长兴鼎力建造,凤髻石台之上,殿宇巍峨,并筑路修桥,水泥铺设逾千米,造福百姓,荫佑十方。公元二零一六年,超强台风来袭,山洪暴发,道路损毁。郑祖意、黄美珍伉俪,黄长兴、黄巧英伉俪捐资近百万元,于险处开山拓土,建坝造地,聘能工巧匠,青石重造问樵古亭,原福建省委副书记黄瑞霖欣然题亭名“问樵亭”,众文人集联挥毫,古亭重焕辉光,遂成一方名胜。谨述此勒石以永志焉。

碑石旁边数十层台阶拾级而上,顶头有口刚开凿的四方“丹井”,有泉水汩汩冒出,清甜爽口。供庙里僧人及过往游客饮用。据说只是一口一米多深的小方井,根本不是以前传说的那样藏着蟒蛇、深不可测的水潭。遗憾的是,因我膝盖疼懒得爬上去,没有留下“丹井”图片。

玉屏山脉逶迤连绵,如屏如画。旧日那座白色“仙娘庙”,如今不见踪影,代之而起的是一座旧貌换新颜,绿树村边合,占地面积平米,巍峨雄奇,耀眼夺目的“仙娘庙”。

登上高高在上仙娘庙,站立庙前凭栏远眺,蓝天白云下面,乡村景物尽收眼底。近处小鸟清脆悦耳的啁啾声不断,悠扬地回荡在深幽的山谷;四周山峦重叠,层林尽染,满眼新绿。树木婆娑,枝叶触手可及。真有“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之感觉。厅中央,披红挂绿。一棵刚种下不久,“风吹紫荆树,色与春庭暮”的紫荆花,不甚粗壮盘虬卧龙般的枝干正努力往花架上攀爬。想必来年春红时节,紫荆花将会繁枝茂叶,花团锦簇,一朵朵,一串串,你拥我挤,开得热热闹闹。加上那些盆栽,以及墙外边漫山遍野的红杜鹃,到时这里将是满园春色宫墙柳,姹紫嫣红,芳香四溢,蜂飞蝶舞!

墙角边,一条山涧哗哗流淌,淌玉溢彩,环珮叮咚。枝头黄鹂鹧鸪相呼应,叽叽啾啾叫不停。

真是“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身临其境,令人怦然心动!因为家乡塔庄,出口处东面是狮头岩,西边是象山,即所谓狮象把口,梅溪水中间穿越而过,似围玉带,玉屏山又如屏障。故藩哥作下此联:“大象徐行峰竖玉屏列,猛狮雄踞水环宝带围。”

又作中间联为:“仙法威灵鸿恩施百姓,娘心慈爱盛泽被千秋。”(以上两联均为弟黄斐伟书写)藩哥还作了如下两联来赞美玉屏山仙娘庙:“仙亭美景千秋秀,娘庙华灯万盏明。”“美轮美奂清静神仙地,珍果珍馐虔诚黎庶心。”听说每月初一十五,这里香火很旺,信徒从四面八方赶来烧香拜佛。并且一个月一聚餐,人来人往,很是热闹。

仙娘庙里住着一位70多岁半路出家的老者,法号释弘二。他说,他是福州人。十几年前云游到此,见塔庄龙峰是块风水宝地,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民风淳朴,百姓安居乐业。山上树木繁多,一年四季,飞红滴翠,鸟语花香,清幽宁静,景色秀丽,是个居住的好地方,便欣然住下,不想一住就再也不想离开了。

那个早晨我们早早上山来庙里,看见他正拿着手机给一位摩的师傅打电话,说是要帮他买早餐,一碗锅边糊,一根油条。还顺便买一包阳春拉面、一斤肉和一棵大白菜。

他说,需要什么东西,只要点一下手机,就有人帮他带上来。反正每天都有人来这里爬山晨练,很方便。没过多久,一辆摩托车就嘭嘭嘭地开上来了。这要是搁在以前,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连想都不敢想。他有时也给病人把脉,推拿按摩。谢谢老人十年来日日夜夜吃斋念佛,一心守护仙娘庙,为上山乡亲泡水品茶,歇脚聊天,提供方便。大厅前边的功德碑一一记录下众乡贤们慷慨解囊,捐款资助援建仙娘庙的事迹。他们远见卓识,出钱出力,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值得赞扬!

如今,每天清晨与傍晚,都有不少村民,男女老少,三五成群,散步爬山,一路欢声笑语。不时也有小轿车、摩托车轰轰轰开上来。人群,车辆,上上下下。玉屏山再不像以前那样荒凉冷清、幽深静谧。

作者:黄碧琴

来源:梅城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295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