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鹂 >> 黄鹂的形状 >> 绝句预习想象画面,品读春天的美
《绝句》是诗人杜甫晚年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舒畅愉悦的心情。
创作背景
公元年,爆发“安史之乱”,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人由甘肃进入四川,在朋友的帮助下杜甫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修建了草堂,在这里饱经苦难的杜甫暂时停止了奔波的生活,身心放松。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了解诗人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共有约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本诗是作者晚年的作品。
解诗题
“绝句”是古诗的一种体裁。古诗的体裁主要有两种:绝句和律诗。
在古代,一首诗中有四句的被称为“绝句”,有八句的被称为“律诗”。
绝句又分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每句五字称“五言绝句”,每句七字称“七言绝句”。
读古诗,感受韵律
词语注释
黄鹂:鸟名,鸣声洪亮悦耳。
鸣:叫。
翠柳:翠绿色的柳树。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吃鱼虾。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窗含:从窗口看到。“含”:包含在里面,存在着。
西岭:指草堂西北的岷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千秋:时间很长。
泊:停靠。
东吴:指江苏一带。
古诗大意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乐地歌唱,一行白鹭飞向高远的蓝天。透过窗户看得见西岭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外的江面上停泊着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
细读古诗,感悟诗情
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里看出来的?
这首诗描写的是早春时节的景色,从“翠柳”一词看出来的。
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请用□框出来。(在诗中找一找,课本插图中找一找这些景物)
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万里船。
再读古诗,结合插图体会这首诗的写作顺序
由翠柳上的黄鹂到蓝天中的白鹭,这是由近到远,由下到上;西岭的积雪到驶往东吴的客船,这是由远到近。
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想象画面说感受。
“鸣”:我们感受到黄鹂歌声婉转动听,好像看到了黄鹂在枝头欢乐地鸣唱。
“上”:我们好像看到了白鹭在碧蓝的天空中姿态优美、自由自在地飞翔,飞得高远。
找出颜色词,用小三角形标出来。(感受色彩美)
黄、翠、白、青。
感受“千秋雪”“万里船”
“千秋”是指时间很久很久,“千秋雪”就是千年不化的积雪。
“万里”指东吴到成都遥远的路程,指路途很远很远,给人广阔的空间感。
“千秋”和“万里”都是虚数,这里用了夸张的手法,强调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阔。
就像我们曾经学过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小小的窗户怎么会“包含”“西岭千秋雪”?(观察插图,诗人所在的位置,想象画面,体会“含”字)
西岭的雪景杜甫时时都能透过窗户欣赏到,它就像画一样镶嵌在了窗户上,窗框就成了画框,这就叫“含”。
对对子游戏,感受诗中的对仗。
感受诗中意境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前两句为动态描写,后两句为静态描写,诗中有动有静。
拓展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随堂练习
()黄鹂鸣翠柳,()白鹭()。
(),门泊()万里船。
1.补全古诗。
2.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色,描写了(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万里船)六种景物。
3.诗中表示颜色的词:(黄、翠、白、青)
4.诗中静态描写的句子是(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动态描写的句子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5.对对子。
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
(鸣)对上翠柳对(青天)
西岭对(东吴)(千秋雪)对万里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