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

滚瓜不烂熟的绝句

发布时间:2022/9/2 14:17:23   
北京治皮肤病最好医院 http://m.39.net/pf/a_4322698.html

如果为小朋友们学习的古诗先后排个序,杜甫的《绝句》肯定是在前五名。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本周小朋友的学习任务是解释《绝句》中的重点字词,本着一桶水的初心,我特意重新学习了这首古诗。没有想到,这首司空见惯的唐诗,竟然别有洞天。当真是应了那句话,生活中本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绝句——无名之名

简单说,这首诗的名称是《绝句》,然而这个名称与本诗内容并没有直接的关系。绝句其实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式,常见的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本诗的作者杜甫在看到眼前的景象,一时心有所感,信手写下了本诗,但是当时并没有给诗提名,后来就用诗的格式——绝句为本诗的题目了,也就是说本诗是一篇七言绝句。

题外话:

近体诗是唐代形成并定格的格律诗,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其句数、字数、平仄、对仗和押韵都有严格的规定。根据句数、每句字数,近体诗可分为律诗(每首八句,有五言、七言)和绝句(每首四句,有五言、七言)及排律(十句以上)。就对仗而言,绝句一般不做要求。律诗除首尾二联外,中间两联一般要求对仗。

其他诗的种类以后有机会整理。

登峰造极的对仗之美

对仗指(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

小朋友最熟悉的对仗内容当属“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这是《笠翁对韵》的开篇内容。《笠翁对韵》也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

另外,过年贴的对联也多采用对仗格式。

如前面所说,绝句一般是没有对仗要求的,但是杜甫的这首绝句通篇对仗,读起来朗朗上口,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成为小朋友背会的前五首古诗了。

重点字词解释

在小朋友初初接触古诗时,为了培养兴趣,我只会给她介绍诗里好玩有趣的景象。例如本诗中,有两只黄鹂鸟叽叽喳喳的在柳树上鸣叫,好不好玩?

但是,“不求甚解”和“熟读精思”各有各的美。比如下面。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什么是“个”不是“只”呢?

首先,近体诗对于平仄有严格要求,简单说就是“平对仄,仄对平,平仄两分明”。这样就好理解了,由于“个”是“仄声”,“只”是“平声”(阴平),而下句的“行”是“平声”(阳平),因此从韵律对仗上讲,“个”字比“只”更合适。

另外,我们平时口语里也会说到“两个小鸟”这样的话,或许在这里杜甫心情好,调皮了一下,将口语放入了诗中。杜甫为什么会心情好?我们先卖个关子,随后再讲。

2.这句诗的“鸣翠柳”也是十分的有趣,其实际意思是鸣于翠柳间,这与我们平常所说的“肉夹馍”有异曲同工之妙。小朋友经常会问,明明是馍夹肉为什么叫肉夹馍呢?这是因为“肉夹馍”的完整表达为“肉夹于馍中”,古人在表述中省略了其中的一些介词。

3.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首先“含”字在这里用的很巧妙,可以说一字顶十字。在本句诗里,含表示包含,镶嵌的意思。“窗含西岭千秋雪”意为,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而覆盖着终年积雪的西岭犹如一幅画一样镶嵌在以窗为框的画布上。

“千秋”和“万里”在本诗中都是虚指,寓意时间很长,距离很远。但是如果我们只是说时间很长的雪和距离很远的船,就会觉得很单薄,没有气势。古人很爱用虚指,比如“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等等,一般说,在古文中三六九,也就是三和三的倍数是虚指很多的意思。

以景写情,倾听杜工部真正想说话的话

纵观全诗,诗人描述了春天清新明快的景色。

春日的一天,阳光晴好,清风徐来,杜甫坐在草堂内,看见屋外两只黄鹂鸟在青翠的柳枝间叽叽喳喳的鸣叫,婉转动听。抬头看见湛蓝的天空中,一行白鹭展翅飞翔,越飞越远。从窗户望去,远处的西山覆盖着终年不化的积雪,犹如一幅画卷。门前停泊着从苏浙一带远行而来的船只。

本诗前两句有“黄”、“翠”、“白”、“青”,各种轻快的颜色,有“鸣”、“上”欢快的动作,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后两句,“千秋雪”、“万里船”则寓意深远。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生活于唐朝中后期,国家由盛转衰,特别是后期爆发了安史之乱,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因此,杜甫的诗多反映社会动乱,民生疾苦,诗中蕴含浓重的由悲天悯人,忧国忧民的情绪,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等等。本诗是杜甫少有的心情不错的诗,他为什么会心情不错呢?

本诗写于唐专代宗广德二年春也就是公元年的成都杜甫草堂,也就是安史之乱平定的第二年。当时战乱平息,春日暖阳,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感觉到了无限的希望,故有感而发,心情也好了起来。还是那个忧国忧民的杜工部,只不过是他现在是“乐天下之乐而乐”了。

(内容整理于网络,为小朋友辅导素材,仅供参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149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