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鹂 >> 黄鹂的习性 >> 今日惊蛰丨春日惊醒,万物惊喜
惊蛰本来叫“启蛰”,
西汉礼学家戴德的《大戴礼记》曰
“正月启蛰,言发蛰也。”
后来,因为汉景帝的名字叫刘启,
为了避讳,把“启蛰”
改为“惊蛰”,沿用至今。
“蛰”指冬眠的虫子,是“藏”的意思。
惊蛰时分,春雷开始响起,
把蛰伏于地下冬眠的虫子都惊醒了,
真似“忽闻天公霹雳声。
禽兽虫豸倒乾坤”。
雷,就是这样威风凛凛地从天而降。
惊蛰有三候
一候桃始华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曼妙的岁月
就这样生发出希望
二候仓庚鸣
黄鹂发出鸣啼
吟唱春暖花开的旋律
歌声悦耳
一如往年旋律
三候鹰化为鸠
雄鹰已振翅远翔
身影消失在天际
没有任何事情
能阻挡它们
赴那个远方的约定
惊蛰|花信风
一候桃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二候棣棠|绿地缕金,为谁明媚
三候蔷薇|蔷薇熏得游人醉
惊蛰用一声雷鸣送走了沉寂的冬天,迎来了花一般娇艳的时节。放眼望去,二月繁花,姹紫嫣红,在眼前漫开;黄鹂飞跃,啼鸣唱春,在耳边喧闹。
一年四季,岁月流转,刺骨的寒风终会被和煦的春光取代。没有一个冬天不能跨越,没有一个春天不能到来。
这一天,古时素来有吃梨的习俗。
此刻虽然万物复苏,但乍暖还寒。天气尚属干燥,人也容易口干舌燥,易感春寒。这时候吃个梨,汁水清甜,不仅润肺止咳、滋阴清热,更让人感受到春天的鲜甜。
在陕西、山西、苏北一带还有“惊蛰吃个梨,一年都精神”的说法。因为“梨”亦有“离”之意,人们在这一天吃梨,亦有“离家创业”之意。
在古时人们的想象中,人间的雷是由雷神掌控的。今天的他一手持锤,一手连击天鼓。于是,人间便响起惊雷万声。
一声惊雷,唤醒所有在冬眠的动物。蚊虫鼠蚁,也将应声而起,四处觅食。因此,古时人们会手持艾草薰香等,驱散蚁虫及霉味。
有些地方要祭白虎,即祭拜用纸绘成的白老虎。用猪油涂在纸老虎的嘴上,意为将其喂饱。因为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这样令它不能再出口伤人,也寓意不再有是是非非。
在南方,这一天人们有“打小人”的习俗。即拍打纸人,以此宣泄心中不满,希望驱赶小人瘟神,祈求新的一年事事如意。
萧索的冬日,不出几日
就变成了生机勃勃的春天。
《易经》里讲: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因此“惊蛰”这两个字,
还包含更深层的涵义
——顺时而动、应势而为。
在困境的时候,
默默蛰伏,积蓄力量。
在环境好转的时候,
顺势而为,惊起奋进。
“一年之计在于春”,
惊蛰是给人的一次惊醒和棒喝:
春天来了,
努力工作,
享受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