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鹂 >> 黄鹂的种类 >> 王禹偁一首意味深长的七律,旷达洒脱,写出
写在前面:
一生几日?八年三黜。
宋真宗咸平二年(年),因为修《太祖实录》直书史事,王禹偁(chēng)遭到宰相的谗谤,再一次被贬出京城。
这是他接连八年里的第三次遭贬,也是其短暂人间里的最后一次,两年后,这位以直言敢谏著称的名臣不幸病逝于蕲州任上。
“屈于身兮不屈其道,任百谪而何亏?”,守正道,问心无愧,贬谪百次又何妨?在其临终前所作的《三黜赋》里,他如此诠释自己的坚守。
“脱衣换得商山酒,笑把离骚独自倾。”,宠辱不惊,去留随意,王禹偁最是能随遇而安的人,这从他首贬商州时所作的《清明日独酌》一诗中就可见一斑。
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
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
漆燕黄鹂夸舌健,柳花榆荚斗身轻。
脱衣换得商山酒,笑把离骚独自倾。——宋王禹偁《清明日独酌》
简译:
一个地方官职最清闲的只有团练副使,一年之中最冷清的节日就是清明。
春去春回,岁岁年年,没有尽头,闲愁生恨,眉头心上,总是挥之不去。
惠风和畅,紫燕和黄鹂争相鸣叫,又是暮春时节,柳絮飘飞,榆荚飞扬。
脱去官服,换来隐士所居商山的酒,独斟独饮,笑吟《离骚》中的诗句。
赏析:
淳化二年(年),不识时务的大理评事王禹偁据理力辩,为好友徐铉洗冤,不料此举触怒了宋太宗,将其从左司谏贬为商州团练副使。
这是他仕途生涯中的第一次遭贬,彼时其子尚幼,还在襁褓中嗷嗷待哺,父母双亲年老多病,而商州贬所这个地方又极为偏僻荒凉。
其实,这些对王禹偁来讲都能克服,最让他愤愤不平的自然是含冤遭贬,和无所事事,因为他的理想是“吾生非不辰,吾志复不卑,致君饶舜上,学业跟孔姬。”
而今,成了一个闲人,这如何不让他感到失意呢,《清明日独酌》既是作于商州贬所,此诗言浅意深,虽愁绪满怀,却并不颓废,是其旷达人生情怀的写照。
首联写谪居之感,团练副使这个职务从唐朝时开始设置,宋朝时常用以安置贬谪官员,从八品,有名无权,虚衔而已,所以有“一郡官闲唯副使”之说,“闲”是无可奈何。
而且,团练副使的俸禄又极低,在王禹偁之后的苏轼也曾贬官黄州团练副使,以至于生计无着,不得不躬耕东坡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王禹偁为官清廉,原本也没有什么积蓄,况且上有老下有小,拖家带口地贬到此地,生活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苏轼还有东坡可以耕种,他却没有那份幸运。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在他的另一首《清明》里,他这样描述自己彼时的状态,没有鲜花美酒,没有高朋满座,兴味索然,如山野中的和尚一般。
被朝廷抛弃,被世人遗忘,这对仕途寄予厚望的王禹偁来讲,此种境地实在是难捱,又加之生活困顿,不免有“一年冷节是清明”之叹,这个“冷”既是节气的特点,也是其心境的体现。
“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颔联写愁,愁人嗟日长,春去春来,年华虚度,怎不生愁?才下心头,又上眉头,可能,只有贬谪的日子结束了,这愁才会消除吧。
“漆燕黄鹂夸舌健,柳花榆荚斗身轻。”,颈联写暮春时节的蓬勃生机,紫燕翩跹,黄鹂欢鸣,柳絮乘风,榆荚飞舞,此联以乐景写哀情,衬托自己彼时的孤单寂寞冷,“夸”和“斗”写活了春景。
如果说前三联极写谪居的闲愁和苦闷,那么尾联“脱衣换得商山酒,笑把离骚独自倾。”则尽显洒脱旷达,是诗人随遇而安积极乐观心态的体现。
既然无力改变,何不积极面对?将满腔愁绪化作淡然一笑,读圣贤诗句,喝隐士之酒,度悠然岁月,何乐而不为呢?
此联引用商山四皓和屈原《离骚》的典故,抒发自己的高洁情操,表达矢志不渝的坚守和初心,虽处人生的低谷,但却绝不随波逐流。
商山四皓是秦末汉初著名的隐士,才高八斗,四人清廉自守,无意为官,隐居商山,屡次拒绝汉高祖刘邦的征召,后出山辅佐太子刘盈。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这些同样写在清明的诗句,无不体现出他身处至暗时的坚韧和豁达,唯有将痛苦和愁绪转变为动力,人生才有奔头,这才是处逆境时该有的态度。
写在后面:
据《宋史本传》所载,王禹偁出身寒微,其家世代为农,其少时就聪颖过人,九岁能诗,十岁能文,极负才华。
太平兴国八年(年),29岁的寒门贵子王禹偁高中进士,从此开始他18年惊心动魄的仕宦生涯。
“兼磨断佞剑,拟树直言旗。”,王禹偁为人耿介刚直,将直言谏上为已任,因其善文墨,通政事,所以深得太宗皇帝的赏识,官至翰林学士。
“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王禹偁不仅在政治上颇有建树,在诗、文创作中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人物。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谪黄州期间,王禹偁修建了两间竹楼,并作《黄州新建小竹楼记》,以抒其随遇而安,和从容自信的高尚情操,就如这首《清明日独酌》一般……
注:本文系刘玲子candy原创,谢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