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网站vip账号和密码 http://www.cgia.cn/news/chuangyi/1579106.html《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由杜甫创作,入选《唐诗三百首》。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借游览武候祠,称颂丞相辅佐两朝,慨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惋惜之情。唐肃宗乾元二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来到成都,在朋友严武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唐肃宗上元元年()的春天,他探访诸葛武候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诗篇。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更加敬重。《蜀相》是我国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七言律诗中的名作。公元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并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蜀相即蜀汉的丞相,诗题“蜀相”,专指诸葛亮。作者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杜甫目睹国势衰危,战乱不息,生灵涂炭,而自己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蜀相诸葛亮无限仰慕,倍加敬重。所以,作者来到四川成都后的第二年即来到丞相祠堂进行拜谒,这符合当时诗人复杂的心境,在丞相祠堂能够找寻思想深处倜账与寄托的心灵港湾。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第一句话提出设问句,一问一答,把作者要去的地方开篇点出。“丞相祠堂”即武侯祠,西晋未年李雄为纪念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而建,在今成都市内,与刘备合庙而祀。“何处寻”表达了作者要设法找到丞相祠堂、迫切瞻仰的心态,也给读者设置一个息念。其中的“寻”字运用准确,说明此次是专程来访的,而非信步由之来赏玩,由于对具体地点不了解,所以用“寻”字更加体现作者的目的性很强,有力地衬托出诗人对诸葛亮的景仰和缅怀之倩。“柏森森”表明瞻仰之地的柏树茂盛,十分高大而且很多。诗人此处还有意地渲染了一种静谧、肃穆的庄严气氛。额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这句话是作者描写祠堂内的景色,所见所闻。那里有映阶的碧草,有隔叶的黄醇,体现春意盎然,勃勃生机,一静一动更折射出祠堂的安静。但诗人却又说“自春色”“空好音”,以此来形容碧草枉为春色,黄鹏徒为好音,即使绿意再浓,叫声再好,有谁欣赏,有谁倾听,又会有什么意义呢!景色固然美丽,但推不开的却是难以释怀的惆帐以及悄无人迹的寂零冷清。诗人置景物于不顾,反映心情的沉重,难以消解堆积已久的情思。虽然春天到了,但是内心的春天何时才能够尽快来到呢?虽然鸟儿欢歌,却能够拨动谁的心弦呢?感物思人,追怀先哲,祠前人少,形单影只,凄凉冷落,不见香火,一代丞相,竟为如此,杜甫深觉悲伤,由此字里行间而生凝重之意。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句话紧接着额联由感物到思人。诗入用简短的笔墨、精练的语言对诸葛亮一生的转折、政治抱负和辅佐蜀汉的功业进行了高度概括。“三顾频烦”是指再三劳烦,刘备曾三顾诸葛亮茅庐,最后以诚心打动诸葛亮出山铺佐自己立下基业。“天下计”,即《隆中对》,意思是刘备问计诸葛亮统一天下的谋略。“两朝”指蜀汉皇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开济”即开创宏基伟业和匡济时危,指的是诸葛亮辅佐刘备开国,刘备去世后又帮助刘禅挽持危局。“老臣心”体现诸葛亮为了蜀汉基业殚精竭虑、忠贞不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心。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对诸葛亮伟大的人格和不朽的人生进行歌颂,无不体现着他对诸葛亮的钦佩、赞美和仰慕之情。诗人也有匡时救国之志,可是奸臣当道,志不得展,竟还流落他乡,还好能够在蜀地找到他内心向往的地方寄寓哀思和缅怀,从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关心民生疾苦、百姓安危,希望天下太平的美好理想以及力挽狂澜、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给人以巨大的感召力量。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进一步对诸葛亮进行描写。诸葛亮出师北伐没有最后成功却病死在军中,使得后世扼腕深感惋惜,仁人志士对此深深缅怀不禁热泪盈眶,悲痛至极。这也刻画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诸葛亮在先主刘备去世后,练兵积蓄力量,积极准备粮草,先后进行南征北伐。建兴三年()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深入不毛之地,先后打败雍阔,七擒孟获,平定南中,为北伐打下基础。建兴六年()春,诸葛亮开始北伐,建兴十二年()八月,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五丈原镇),北伐大业未捷,留下千古遗憾。尾联这两句是作者前来瞻仰祠堂内心情感宣泄的最高峰,是对古往今来无数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共同心声的直接流露。上半句写事,下半句写情,也正是这国事艰难之时,忠贞将士宏图未竟、壮志难酬之际,才有伟大诗人杜甫这七律杰作流传干古,引得干载英雄宏伟事业未竟者的共鸣。《蜀相》一诗,语言简练,用典俗当,景在诗中,情在字间,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作者沉郁顿挫的诗风,更是他心系天下情结的一种真情流露,读后感人至深,具有经久不息的艺术魅力。唐代诗人刘禹锡说:“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工于诗者能之。”用在此处非常得当。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tp/7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