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

因为一部庆余年,火了一首七律诗,有人

发布时间:2023/9/30 13:15:11   
诗圣杜甫的七言律诗《登高》火了,因为近期的热播剧《庆余年》。其实这首《登高》在中国诗坛本身就有极高的地位,被誉为“七律之冠”,然而大众似乎更热衷于欣赏跌宕起伏的故事情景剧,而对唐诗宋词并不感兴趣。当人们通过这部《庆余年》开始诵读杜甫的这首《登高》时,欣赏全诗,不少人发现诗圣杜甫的这首七言律诗居然存在瑕疵。是一个什么样的瑕疵?本文稍后再说。而很多人发现了瑕疵却没有说出来,这是一个更有意思的话题。毕竟多数人对律诗的认知只限于能背诵几首唐诗,而对于诗歌的基本知识认识不深。如果贸然把疑虑说出来,很容易沦为笑谈。当然也有人振振有词地说出自己的疑问,甚至批评诗圣杜甫,但内行人看了,只能给此人冠以“抖机灵”的雅号。毕竟这首《登高》博得了“旷世之作”的荣誉,在电视剧《庆余年》的剧情中,当范闲用粗糙的书法把这首《登高》展示出来,才子佳人云集的诗会顿时鸦雀无声,举国上下反复吟诵其中的诗句,他们被彻底征服了。就连当时北齐的文坛巨匠庄墨韩也是又高兴又难过,甚至不顾情面诬陷范闲抄袭,其中自然有剧情需要的恩仇安排,但也有嫉妒的成分。这首《登高》从表现手法上十分绝妙,全诗总共有八句,居然自成四幅工整的对仗句。杜甫还有一首七言诗歌也有类似的手法,就是那首起句为“两只黄鹂鸣翠柳”的绝句。这种表达手法一般诗人不敢采用,容易给人以雕琢的印象,造成诗意过实。而这首诗仔细玩味,虽然句句成对,但又好像是无意之对,语句流畅,读来朗朗上口,一气呵成。形式是位内容服务的,这首诗之所以打动人心,更主要的是其表达的复杂的情感。诗的前四句写的是登高见闻,极力表达秋天的景色,而无论是风急天高、猿鸣鸟飞,还是纷纷落叶和奔腾而来的长江水,作者着意透过这些意象表达了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悲凉之意。如果把前四句独立成一首七言绝句,几乎也可以成为“独步天下”传世佳作。而后四句开始抒情,颈联和尾联描绘了诗人漂泊不定的一生和常年多病的艰难生活,悲秋和多病二字写得极为苍凉。其中的艰难苦恨揭示了造成作者悲苦一生的根源。诗人杜甫虽年少多才,但仕途不顺,又经历了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的乱世,一生颠簸流离,空有一身才华却报国无门。如今年事已高,多病缠身,萧瑟的秋景让他百感交集,遂成此诗。这首七言律诗悲壮高浑,古今独步,阅读者无不叹为观止。而对于那些对诗歌认识不足的人,读完全诗觉得似乎有些瑕疵。与其他七律不同的是,这首诗的首联的“回”和尾联的“杯”似乎用韵错误,没有压全诗的“哀”韵。尤其是读到最后一句,这个“杯”字给人的感觉完全失韵,这是不是诗圣杜甫的失误,还是这首诗打破了故有格律,天马行空,不拘一格呢?恐怕有此想法的读者不在少数,尤其是那些平时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612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