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鹂 >> 黄鹂的种类 >> 广西桂平写三衢道中的那位诗人,陆游的
《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这首《三衢道中》是中小学生必背古诗之一,基本都会背,它的作者就是本文主人公:曾几。
曾几是谁?他和桂平又有什么渊源?
曾几(——),大家都知道他是南宋诗人,字吉甫,号茶山居士,赣州(今江西赣州市)人。他诗词的创作内容是非常丰富广泛的。从诗歌题材上说有爱国诗,有悯农诗,有写景状物的山野情趣诗,还有交游、评述诗。
形式上以七律和绝句为主。风格清新,活泼,恬淡。对南宋中兴时期诗歌的影响十分巨大,开了轻快流畅自然平易一支的先河。更是开创了一代诗风,影响了一代诗人,也因此奠定了其在宋代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
总结起来说,他诗的特点讲究用字炼句,作诗不用奇字、僻韵,风格活泼流动,咏物重神似。这些都和他勤读书,善读书有关,加之他工作勤勉,一丝不苟,赞誉颇丰。以至于他去世后,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
他和桂平有什么渊源?或者说交集?
《宋史·曾几传》:高宗即位,改提举湖北,又改浙西。会兄开为礼部侍郎,与秦桧力争和议,桧怒,开去,(曾几)亦罢。逾月,除广西转运副使,徒荆南路。
译文:高宗即位,(曾几)改任提举湖北,又改任浙西。曾几的哥哥兄长曾开为礼部侍郎,和秦桧极力争论(和金国)和议,秦桧发怒,曾开(被排挤)离职,曾几也罢官。过了一个月,授任广西转运副使,调转官职为荆南路。
“(曾几)亦罢。逾月,授任广西转运副使”,在《宋史·曾几传》中,简单的一句话而已,并没有说他的具体行程。威记在翻阅桂平《浔州府志》的时候,翻到纪文诗词篇,无意看到一首他写的诗,这首诗并没有收录在他的诗文全集中!
《避地浔州诗》-南宋·曾几鸡犬图书同一舸,老夫荡桨儿扶舵。浔江一系欲生根,梦下湖南向江左。来源:《浔州府志》
此诗题目就很清晰提到了曾几罢官到浔州(今桂平老城)的原因:“避地浔州”!
罢官后,他因为避祸,走水路途径桂平,停船靠码头,作过短暂的停留,看见桂平城,有感而作的一首诗!
其时,桂平城刚从西山脚搬到如今的老城位置不过短短百年,属于新建之城。那时候的桂平是边远地区,远离江南杭州京师的政治漩涡中心。和很多南方城市一样,被中原和江南一带的人视为南蛮之地。
桂平的风景又秀色无边,一派休闲自得的风貌,加上南宋朝廷的不作为,“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偏安一隅享乐求和心态,让久在南宋复杂官场的曾几面对桂平城的时候产生一丝隐退之心!
首两句就说明了他的情况,“鸡犬图书同一舸”,家养的鸡,狗,和心爱的书,还有一家老小,都在不大的船里,显得拥挤窘迫。避难途中还带着鸡,狗,图书,更是侧面印证了他为官清正,还有学识渊博的由来,平时多看书啊!
“老夫荡桨儿扶舵”,这年他已经是一个五十四岁的人了,在古代,已经算老人了,所以自称“老夫”,他在船上摇着桨,儿子把住方向,缓缓向桂平码头驶来。
后两句是曾几心理矛盾的体现!
“浔江一系欲生根”。停靠在江边,把船系好歇脚,上码头进城感受桂平的安静祥和,产生了一种想在此长期停留生活的想法。
为什么说他进城了?题目“避地”二字说明他有过短暂逗留!威记认为起码也有三五日。“欲生根”,说明他感觉有些累了,想找个地方安静地生活,平平淡淡的,不想理会朝廷和金国是和是战。他感觉桂平这个地方适合他隐居。
那时候他已经收到朝廷的最新授命“除广西转运副使,(徒)荆南路。”
心里想着隐退在桂平这个小城里,但“梦下湖南向江左”,梦里却想到了“荆南路”,说明他还是心系国家的。还是想报效朝廷。
荆南路是哪里?它包括湖南湖北大部。是南宋的十六路行政区之一。建炎帝南渡后,宋朝设立两浙东、两浙西、江南东、江南西、淮南东、淮南西、荆湖南、荆湖北、京西南、成都府、潼川府、夔州、利州、福建、广南东、广南西共十六路。
所以他再次起航,离开桂平,再次北上,开始了他下半生的历程。可以说,在桂平的这几天,是他人生的一个节点和分水岭。
如今,码头也沧桑巨变,有谁能想到有这样一位南宋重臣,大诗人,曾经在这里思量去留问题?
这里是桂平!讲述桂平人文故事,发现桂平之美!
我是威记!谢谢阅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4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