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www.cgia.cn/news/chanye/1662145.html自东夷文化广场上行,是一片广袤的绿野。这片绿野并非平铺直叙,而是高低错落,迂回盘旋。漫步其中,你感觉不是在欣赏风景,倒像是在聆听一首曲子。曲子舒缓而曼妙,你的心情也因之明快而欣喜。这片园林连接着城区和云门山,因此被冠之以“云门山森林公园”的称谓。其实这儿原本是一些平缓的丘陵。近几年,有关部门投入巨资加以改造,就变成了目前的俊俏模样。春正谢幕。清新的绿从四面八方涌出。草地上,小黄花争先恐后地探出脑袋,就像绿毯上缀满了精致的刺绣。更多的绿来自坡上的树,松树、槐树、柳树……,深的、浅的,浓的、淡的,所有的绿都生机勃勃,恰似邻家的女孩子换了新装,青春却不媚俗。树们自自然然地散落在山间地头,看去有些杂乱。喜欢这种杂乱和无序,正是它们唤起了我内心深处那种“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境界。浓郁的花香弥漫了整个山野,不用问,这便是桐花。香气沁人心脾。嗅到它,自然又会想到童年。桐花,塘泥,麦苗,慈祥的姥姥,年轻的父母……不知不觉眼角便开始湿润。抬头,一行字映入眼帘:桐花路。怪不得呢,一树树紫色的梧桐花喧喧闹闹地绽放在路的两旁。哦哦,美哉,美哉。一潭碧水突然出现在眼前。这碧水镶嵌在山野腹地,安静又从容。她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鸣翠湖。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多美的意境。向上,不远处,还有一池碧波在等着你。我想,它们该就是这一片山野的眼睛了。宽的窄的路随着山势在林子中蜿蜒。步行道,车行道,自行车道……,四通八达,互通有无。空气清澈见底,阳光透过枝叶撒下一地斑驳。不知什么时候,路边出现了一段接一段的湿地,莲花水草飘逸其中,石拱小桥横跨其上。一群孩子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做着活动。一对老人搀扶着在林间散步。恋人们依偎着窃窃私语。有行人匆匆路过,大概是在健步锻炼。有人骑了车子潇洒地地爬着坡。“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转角,偶遇一处不大的红房子。房前有竹,房后有柳。我不禁想,想参禅问道,这儿真是好去处啊。我是骑了车子逆山势而上的。前面还有多远,我茫然不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但路的尽头肯定是云门山。那儿我去过好多次了,山不高,也不险,却别有洞天。最著名的就是天下第一“寿”字,还有那些大大小小的佛像。这个寿字是当年衡王府内掌司冀阳周全所书,为“寿比南山”之意。眼看着他起高楼,眼看着它又塌了,如今的衡王府除了城里那两座牌坊,早已荡然无存。何来寿比南山?真是经不起推敲。不去推敲了吧,已经见识了这片绿野的博大、美丽,以及清新自然,还是留一半神秘留给将来。景和人一样,隔一段距离,雾里看花,最美。我决定回返,夹道的桐花和绿树,扑面是郁郁的香。从山坡向下疾行,我的单车像一阵风。“樱花路”,又一指示牌映入眼帘。两旁的樱花已进入尾声,落英缤纷,花瓣如雨。走出“桃花源”,眼下便是红尘。人生如花,开了,又谢了。即使高楼万丈,终归化为灰土。所以,惟严禅师说:“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jg/9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