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鹂 >> 黄鹂的天敌 >> 端午龙舟竞渡吊忠魂,碧粽飘香慰丹心六首
那一日
五月五日
当阳光照进
滚滚翻腾江水
徘徊江畔的身影
纵身一跃成为永恒
天降大雨作泪流
百舟竞渡追忠魂
自此
中国的历史上
留下一个永不磨灭的日子
端午节
古诗中描写端午的诗歌很多。
漫长的历史变迁中,端午节的习俗一直在延续传承,而有些习俗却消失了。
表夏十首之十
唐元稹
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灵均指屈原,元稹的诗歌记录了端午的几个传承。一个是用兰草水洗浴,这个习俗随着时间流逝,应该是消失了;二是传统美食粽子,用碧叶包裹白米,外用彩线缠绕,既精美又味美。
渔家傲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
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诗歌先写石榴花盛开,绿杨叶茂,夏雨常来等季节特点。
接着写端午习俗,人们用五色彩线缠着粽子,用金盘盛送,在团扇上画上双凤。
下片写人们沐浴兰汤,去秽洁身;饮菖酒,祛邪健体。
正当酒困欲睡之时,深林树叶中不时传来一二声黄鹂鸟的啼叫声,惊醒了自己的纱窗美梦。
这首词写得比较细腻,结合端午在夏天这个背景来写。既写了端午所处季节特点,又写了端午节的习俗,最后还写了端午人们过节的情态,在描写端午节的诗词中还是很不错的。
浣溪沙·端午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古代缺少娱乐,平时对女子要求又比较高,但是到节日之时对女子的束缚会宽松些,所以古代女子过节时特别隆重。
这首词就写女子欢度佳节的情景。上片写她们节前的准备,微汗湿巾,准备明天的兰草沐浴。
下片写节日习俗。她们按照民间风俗,用兰草芳香之水沐浴,浴水倒入河中,河水上漂流一层散着香气的胭脂。用彩线缠玉臂,辟邪驱鬼,把小符挂在云鬟,通神明,保健康,为的是“佳人相见一千年”能得到灵验。
这首词充满着古老的风俗。
过端午自然不能忘记纪念屈原,一起来看看古人是怎样来纪念屈原的。
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
只留离骚在世间。
龙舟竞渡是为了深切的悲念屈原千古的冤魂,忠魂一去怎么还能回来呀!国破身死还有什么呢?只留下光照后人的《离骚》满溢人间。
这首诗从习俗赛龙舟写起,悼念屈原。屈原已死,忠魂难回,但是他的杰作《离骚》去光照人家,表达了对屈原深切悼念之情和无限的崇敬。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节从哪开始呢?相传是为了吊祭屈原。可笑楚江渺渺茫茫,不能够洗刷忠臣的冤屈。
这首诗借端午来源提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直臣冤死,自古以来不能洗刷冤屈,历史上这样的悲剧还有多少?怎么才能避免这样的悲剧呢?
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这首诗借祭吊屈原来写己怀。
五月初五,请赠我一枝艾,老朋友见不到,新知交在万里外。我怀着一片爱国丹心,鬓发却逐渐的斑白。想要追随屈原而去,可是离汨罗江隔着茫茫大海。
这首诗诗人心怀爱国之心,却遭人诬陷,倍感孤独,本想以死明志,可为了国家社稷,最终没有像屈原一样,表现了诗人的忠心而执着的爱国精神。
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爱国精神的传承。欢度佳节之时,不妨给孩子们讲一讲屈原的故事,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谢谢阅读,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8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