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

古诗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八六子

发布时间:2022/5/30 14:08:20   
北京皮肤科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qsnbdf/150717/4658077.html

八六子·倚危亭

秦观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

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

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

素弦声断,翠绡香减,

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

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朗读诗词

译文

我独自依靠在高高的亭子上,那怨情就像春草,刚刚被清理,不知不觉又已长出来。一想到在柳树外骑马分别的场景,一想到水边与那位红袖佳人分别的情形,我就伤感不已。

佳人,上天为何赐你如此美丽?让我深深投入无力自拔?当年在夜月里,我们共同醉入一帘幽梦,温柔的春风吹拂着你我。真是无可奈何,往日的欢乐都伴随着流水远去,绿纱巾上的香味渐渐淡去,再也听不到你那悦耳的琴声。如今已到了暮春时令,片片残红在夜色中飞扬,点点细雨下着下着又晴了,雾气一片迷迷蒙蒙。我的愁思正浓,忽然又传来黄鹂的啼叫声,一声一声。

注释

八六子:杜牧始创此调,又名《感黄鹂》。

恨如芳草: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芳草,更行更远还生。”

刬:同“铲”。

青骢(cōng):毛色青白相间的马。

红袂(mèi):红袖,指女子,情人。

娉(pīng)婷:美貌,指美人。

“春风”句: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怎奈向:即怎奈、如何。宋人方言,“向”字为语尾助词。

销凝:消魂凝恨。

黄鹂:又名黄莺。

创作背景

此词为一首怀人之作,写于元丰三年(),适时秦观三十二岁,还未能登得进士第,更未能谋得一官半职。然孔子曰:“三十而立。”在这种处境下,忆想起以往与佳人欢娱的美好时光,展望着今后的路程,使他不能不感怀身世而有所慨叹。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之词,怀念他曾经相爱过的一个歌女。怀念情侣本是唐、五代、两宋词中常见的题材,但由于作者的才情、际遇不同,虽是同样题材的怀人之词,秦观这首词还是很有特色的。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发端三句即就很精彩。作者与所别之人相别已久,独倚危亭,忽睹芳草,因为芳草刬尽还生而联想到离情的缠绵郁积,难以屏除,只用一“恨”字作联系,设想与用笔含蕴空灵,可谓神来之笔。

“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作者用“念”字领起追忆。“柳外青骢”“水边红袂”,分写自己与对方离别时的情况。柳外、水边是幽雅的环境。青骢、红袂是鲜明的形象,当日情景,宛然再现,这是虚景实写。“怆然暗惊”一句,突然落到今日的现实,追忆的梦幻霎时惊醒,产生了无限凄楚之感,也含有离别已久之恨。

“无端”三句,再进一步追忆欢聚之乐,“无端”是不知何故之意,言老天好没来由,赐予她一份娉婷之姿,致使我为之神魂颠倒、“夜月”二句叙写欢聚情况,借用杜牧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以含蓄出之。如果直说,就浅露寡味了。

“怎奈向”三句是说,真是无可奈何,往日的欢乐都伴随着流水远去,绿纱巾上的香味渐渐淡去,再也听不到你那悦耳的琴声。这几句叹惋好景不长,倏忽又离散。“素弦声断,翠绡香减”,仍是用形象写别离,有幽美凄清之致。

接着,“那堪”二句,忽又写当前景物,以景融情。“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是凄迷之景,在怀人的深切愁闷中,观此景更增惆怅,故用“那堪”二字领起。

结尾“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是说,我的愁思正浓,忽然又传来黄鹂的啼叫声,一声一声。作者又是融情入景,有悠然不尽之意。

秦观这首词,在艺术上是很精美的。他写离情并不直说,而是融情入景,以景衬情,也就是说,把景物融化入感情之中,使景物更鲜明而具有生命力,把感情附托在景物之上,使感情更为含蓄深邃。词中无论是叙述当前,还是回忆过去,都是使用鲜艳而优美的意象,如“危亭”“芳草”“柳外青骢”“水边红袂”“夜月一帘”等等,有颜色的字面,增加了彩色之美,使人仿佛看到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在优美的景致中饱含凄楚之情。

从章法来说,作者忽而写当前,忽而写过去,交叉错综,画面交替丰富。从用笔来说,作者不着重笔,更显空灵,声韵上,音节舒缓、回旋跌宕,适宜表达凄楚幽咽之情。

遇见是缘,点亮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36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