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鹂 >> 黄鹂的天敌 >> 紫牛新闻南京市民15年拍出紫金山鸟类
本文原标题:《南京市民15年拍出紫金山鸟类纪录片,画面堪比《国家地理杂志》》
原创:紫牛新闻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人们常惊叹于电视上纪录片中看到的非洲动物迁徙、雨林生态纪录,但对自己身边的珍贵动物却常常视而不见,这尴尬背后可能是我们对生态和物种的忽视。”
一位南京市民花了15年时间,为家门口的“绿肺”紫金山拍摄了一部鸟类纪录片:猫头鹰一家萌萌的成长记录,凤头鹰夫妇捕猎的瞬间,阿尔穆隼划过城市上空的英姿。这部画面媲美《国家地理杂志》的生态纪录片完整地体现了多年来本地鸟类的生活状态。上周末,这部《鸟的天》在景区内首次完整放映,让不少市民赞叹,原来身边不曾注意的鸟类王国如此精彩。
上千个珍贵画面
记录金陵鸟类王国
“这只是普通朱雀,过境鸟,拍摄于梅花山;这是鹰鹃,夏候鸟;斑姬啄木鸟属于留鸟。”随着荧幕上一只只小鸟的画面闪过,范明如数家珍地介绍。他告诉紫牛新闻记者,紫金山栖息的鸟类根据习性可以分为四季生活的留鸟,冬季来这里越冬的冬候鸟和夏季北上而来的夏候鸟,最远的旅鸟从南非跨越半个地球而来,可能会在这里歇上几个小时就继续飞行。
范明在拍摄
十五年来范明花费大量时间“泡”在山里,积累的精彩视频素材超过个小时,而这部《鸟的天》则从中剪辑了一个30多分钟的精华。其中记录了不少精彩画面,他连续多年拍到小猫头鹰一家的生活,它们年年来此筑巢,短片中可以看到小猫头鹰成长的过程。一对凤头鹰夫妇也常生活在紫金山,珍贵的捕猎画面被拍摄到。另外,鸟类是如何觅食、繁衍、喂食的镜头也纷纷呈现。而一些鹰类在紫金山上空盘旋飞翔,背景是城市的高楼大厦,画面蔚为壮观。
《鸟的天》纪录片的展示现场频频出现笑声、赞叹声,一个很多人不曾注意到的鸟类世界让很多人感叹,原来身边的紫金山中有着这么壮丽的生态画面。“我的纪录片来自于对自然的尊重与理解,美好都来自于大自然本身,至于摄影技巧、表现手段都是不值一提的。”
“寻不着”的小店主
其实是生态摄影“大神”
范明曾在南京市紫金山脚下开着一家小小彩扩店,在旁人眼中是个有些“不务正业”的店主,因为到店里常寻不到他,有时下午他才匆匆来开门营业。
范明告诉紫牛新闻记者,来的顾客大多是熟人,业务也不大,不少好友都知道老板的心并不在这小店里,而是在这身后的紫金山中。“还好老婆比较支持,结婚的时候就说好,这个爱好不干涉。这么多年来,她也被我培养成了爱好者,每次我拍的东西她也很有兴趣。”
一天中的十几个小时,范明都是在紫金山的深林中度过,十多年来基本如此。他身穿迷彩服伪装,手拿迷彩望远镜、镜头,一进山就和环境融为一体,仿佛消失了一样。但在他的相机中,一段段鸟类栖息的精彩画面被记录下来。
上世纪80年代,范明摄影专业毕业,凭着手艺接各种活,也曾经经营得很红火,但他没有像同行一样在生意上驻足,而是开始思考如何找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方式。
“镜头用废了不少,摔断了好几支长焦。”范明告诉紫牛新闻记者,这么多年,各种摄影器材他用了太多,现在最喜欢的是用高倍望远镜加上小型相机,相对轻便,拍摄效果也好。他的镜头中,呼伦贝尔的大草原、边境的鸭绿江、额尔古纳河、川西北高原的诺尔盖,祖国辽阔土地上的生物纷纷留下身影。
范明在拍摄
恶劣天气蹲点
几个小时是家常便饭
此次展示的《鸟的天》中,除了各种鸟类,大雨、大雪中的镜头也不少,还包括美丽可爱的小鸟们如何躲雨、洗澡、如何在雪中觅食的画面,都让人大呼:“这些小鸟好可爱”。
而为了拍摄这些镜头,范明常常在恶劣的天气里进山蹲点,拍摄最真实难得的画面。
范明拍摄的鸟
“生态一年四季有着不同的特性,所以你必须四季持续观察,不然肯定拍不到有价值的东西。野生动物摄影,它是个撞大运的东西,你去了但被摄对象不一定在。所以你要持续去观察,一有时间就要去。”范明告诉紫牛新闻记者,恶劣气候中往往拍到最自然、最少见的画面,往往越是艰苦越能得到精彩的片段。
“我就是想拍那种一般人、甚至一般摄影师都见不到的画面,好的镜头我就觉得照片不过瘾,信息量还是少了,所以用视频来连续地记录。”
范明在讲座
谈起在野外拍摄的辛苦,范明倒是看得很淡:“都是过往烟云,我也不往心里去,记住的都是美好的瞬间,因为这是我的兴趣。”
为拍猫头鹰一家
连续多年守候
“这一家猫头鹰,还有一对凤头鹰夫妇,我是连续好几年拍摄到他们繁衍的画面的,非常珍贵。”范明介绍,猛禽的特点是比较恋旧,它如果在这里繁殖的,不管是老鸟还是幼鸟,它还是回到同一个繁殖地来,这是它的一个生态习性。“你曾经拍到过它们在这里筑巢,去过哪里,每年到一定的时候就得再去看一看。”
范明拍摄的猫头鹰的画面
范明回忆,第一年先发现了幼鸟,推断这是一个繁殖地,第二年就继续在附近找。“这个里面有几个规律,看一下周围环境,是不是适合它们生存,有没有食物,有没有适合撘窝的地方,这一切都具备的话,再找到的概率就比较大。”几年下来,范明和这几对鸟类就像老朋友一样,熟知它们一家的生活状态,有几个孩子。“猫头鹰一家我拍了三年,但是第四年再去看的时候,树洞就空空如也了,又等了一年还是这样,我就知道这个巢被放弃了,当时心里还是非常失落的。”
拍鸟是一种修行
“动物第一,拍摄第二”
“想要拍鸟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问一问自己对自然有没有敬畏。”范明向紫牛新闻记者介绍,国内有不少拍鸟爱好者,不过能够做到不打扰的并不多。“有的人是为了拍摄好的画面去的,就免不了干扰鸟类的生活,更夸张的是用食物来吸引,或为了捕捉画面故意惊扰鸟类,我对这类人非常痛恨。”
《鸟的天》截图
范明告诉紫牛新闻记者,在他的摄影生涯中,从未违背“动物第一,拍摄第二”的宗旨。“如果拍摄的动物被惊扰了,那个镜头我也不会去用的。”以前也有不少人跟着范明一起,想向他讨教拍摄方法,但是最终都玩不到一块,他们觉得范明太“佛系”。
“有的朋友一来就问我,哪有鸟带我们去拍,其实拍鸟不能这么功利。我有时坐那几个小时都不去主动寻找,最后有的鸟好奇地来看我,这样反而能拍到好的画面。”范明觉得,拍摄野生动物是一种修行,境界到了,就能拍到最自然和谐的画面。
紫金山曾有多种鸟
但不足以拯救生态
范明告诉紫牛新闻记者,紫金山曾有过多种鸟类栖息,但是如今数量已经有所减少。十多年前一天之内能看到六十多种鸟类,现在只能看到二三十种。
“好多迁徙的鸟都很难看到了,黄鹂之类的鸟都不常见了。我之前在林芝山脉做过两年的调查,只能惊鸿一瞥,紫金山相对好一些,但是数量也有所减少。”范明无不惋惜地说,紫金山能够成为周边生物多样性的一个标本,也是由于近年来对生态环境保护,树被保护得好了,南来北往的鸟就会带来各地的树种,使得紫金山植被特别丰富,而丰富的植被和食物又吸引更多的鸟类。
《鸟的天》截图
“鸟类的减少和紫金山的植被情况相关不大,它受大环境影响。紫金山在整个大生态里面还是很小非常小,针尖大的一个小点而已。它承担不了拯救生态的重任,它只是一个鸟类的避难所。”
“我觉得是上天
派我来拍这些纪录片的”
范明刚开始从事野外生态摄影时,国内同行还是凤毛麟角,听说他要拍野外生态,朋友们都说根本不可行。“当时我得知奚志农老师为了保护滇金丝猴所拍的照片在英国BG野生动物摄影年赛中获得大奖,备受鼓舞。”后来范明也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3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