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祖籍湖北襄阳,后来迁居河南巩县。唐代大诗人,与李白齐名。自幼好学,知识渊博,很有政治抱负。天宝五载(年)赴长安应试,由于权相李林甫作梗而落第。安史之乱间,生活贫困,颠沛流离,往灵武投奔肃宗,曾被判军浮获,脱险后,肃宗任命为左拾遗。因为上疏救房琯而触怒肃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乾元二年(年)弃官入蜀。寓居成都草堂。一度入剑南节度使严武幕府,以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职,任节度使参谋,世称杜工部。晚年离开成都,病逝于赴浙江途中,享年五十九岁。杜甫的诗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致衰的社会现实,体现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和饱经忧患的身世。现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少陵集》,后人尊他为诗圣。‘’沉郁顿挫‘’是其诗的主要风格。代表作品有《蜀相》、《春望》、《绝句》等。下面解析《蜀相》。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指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诸葛亮足智多谋,忠心事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后世所敬仰。开篇一句问话,看似很简单的一句问话,其实很不简单,言近旨远。丞相祠堂何处寻?在当时有很多人不知道诸葛亮祠堂的所在地,如果都知道,又何必问呢?说明大家都很少去那儿,都不在意、不在乎那个地方。诗人自言自问:不管有人问我,还是没有人问,我见了人都会问他,知道丞相祠堂到哪里去找吗?并且我会告诉他,就在成都(城南)郊外的那棵长的很茂盛的老柏树那儿。大家都不在意丞相祠堂,唯独我很在意,并且希望大家也都在意,为什么呢?因此说,开篇一句问话,寓意深远,给全诗留下悬念。柏树四季常青,寓指诸葛丞相万古流芳,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永存。锦官城,指成都,锦布是成都的一个特产,朝廷专门在那儿设官收锦。诗人不写成都城,而写锦官城,‘’锦官城‘’是全诗的一个关键词语,寓意深刻,意指朝廷收锦的官员也不在意丞相祠堂,即指朝廷不在意丞相祠堂;暗指朝廷不在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即指朝廷不在意自己的才华抱负;寓意自己怀才不遇。那里碧绿的野草掩映着台阶,形成一派特有的美丽春景。野草掩映住了台阶,说明祠堂缺人管理,游人也很少来这里。黄鹂鸣叫的声音,很好听,却无人听。杂草丛生,黄鹂空鸣,可见祠堂的荒凉冷落,诸葛丞相几乎被人遗忘。杂草丛生,黄鹂空鸣,在诗人眼中却是鸟语花香,美丽春光,可见诗人对丞相的敬仰之情,同时希望大家,希望朝廷,主要是希望朝廷,不要遗忘丞相祠堂,希望朝廷派人来管理祠堂,让丞相的精神永存。暗指自己人才埋没,怀才不遇。当年,刘备、关羽、张飞兄弟三人不厌其烦,三顾茅庐,询问丞相拯救天下的大计。诸葛亮足智多谋,才华横溢,未出茅庐,己知三分天下,提出了著名的隆中诀策。即先取荆州为家,后占东西两川,然后和吴国、魏国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诸葛亮出山之后,英雄有了用武之地,才华得到充分的发挥,尽心尽力辅佐刘备开国建业,帮助刘禅匡济危难,表现了诸葛亮的一片忠心。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两句诗简洁有力,痛快流畅,高度评价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赞扬了丞相的雄才大略,以及耿耿忠心。直抒胸意,表现了诗人对丞相的敬仰之情。寓意诗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施展才华,为国为民,建功立业;抒发了诗人郁闷的心情。刘备死后,诸葛亮数次率兵征伐魏国,希望能平定天下,一统汉室。可是在最后一次伐魏中,蜀魏两军间隔渭水,相持数月,蜀军不能前进。诸葛亮心神俱疲,积劳成疾,病死于军中。出师未捷,壮志未酬,生命先终,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诗人敬仰诸葛亮的原因,同时也为之惋惜。致使后世的英雄豪杰们想起诸葛亮来,就泪流满面。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话显然有夸张的意思,后世英雄想起诸葛亮来,当然为他的精神所感动,为他的壮志未酬所惋惜,但也不致于痛哭流涕,打湿衣裳。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就是希望朝廷能够重视祠堂;寓意自己对朝廷一片忠心,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全诗结构严谨,上下一气,前后呼应。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丞相的无限敬仰之情。寓意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施展政治抱负的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郁闷心情。另外,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在此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gx/8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