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

上万网友续写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发布时间:2023/6/21 11:07:06   

曾经有一位诗词爱好者在网络上征诗,他给出的前两句是“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结果无数网友响应,这两句诗也火爆一时。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尽倾江海里,赠饮天下人。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但有庭上客,浮云笑此生。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脚踏星汉履,漫步上昆仑。望眼不见仙,低眉叹伊人。却见春枝里,斜倚桃花君。

以上这三首都是当时的人气作品,承接完美、意境不俗,读着网友续写的诗,不得不感叹:高手在民间啊!但是“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这两句诗是出自哪里呢?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在原诗中又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这两句诗是化用的是“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来源于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诗《简卢陟》。

韦应物简介

韦应物(年-年),字义博,出身世家大族——京兆韦氏。京兆韦氏,唐代最重要的士族家族之一,是一个以京兆郡为郡望的韦姓士族,有谚语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韦应物出身显赫,以门荫入仕,早年间风流纨绔、横行无忌,可谓为害一方。后来,幡然悔悟、浪子回头,发奋读书,也算一时俊彦,做官、诗文均有不俗的成就。

韦应物曾先后出任栎阳县令,比部郎中,加朝散大夫,后外放治理滁州、江州刺史,检校左司郎中、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韦左司”、“韦江州”。

其个人作品六百余篇,流传至今的有《韦江州集》、《韦苏州诗集》、《韦苏州集》。

简卢陟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此诗是韦应物写给外甥卢陟的,作于安史之乱后的第三年,当时大唐盛世倾颓、内忧外患,社会动荡不安。曾经的纨绔少年,经历世事磨练之后,人生转向,从此云淡风轻、天高地阔。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人生犹如阳春白雪这般高雅的曲子,很难遇到知音人欣赏。表示认可外甥的才华,同时表示安慰。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讲述自己曾经的迷茫与不安,曾经的蹉跎岁月。也正对应着上一句的曲高和寡,劝诫外甥不要因为一时的失意而放弃。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早晨的山涧林间,雨露晶莹,鸟雀的鸣叫提示着已时至暮春。这两句诗对应着两种不同的意境,“涧树含朝雨”蕴含生机,满含希望;而“山鸟哢馀春”提示着暮春已至,春光不再。一喜一忧,仿佛诗人自己人生的写照,亦如安史之乱前后的大唐。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历经世事,心已沧桑,往事如烟也不必再说,举起酒,敬曾经、敬远方,如此便足以慰藉人世沧桑。这两句诗既是劝勉,也是自我安慰,宛如一个漂泊已久的江湖豪侠,放下执着,好不洒脱快意。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诗人在滁州任职刺史时,游览滁州西涧,写下这首诗情浓郁七绝。诗中所写的景物虽然平常,但经过诗人的生花妙笔渲染,却形成一幅意境幽深的画卷。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诗人独独喜爱生长在溪涧边的野草,悠然漫步其间,听着从林荫深处传来的黄鹂鸣叫声。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不知不觉间已至傍晚时分,春雨淅淅沥沥,春潮上涨,西涧水流也变得湍急。本就荒凉的郊野渡口,此时愈发难以寻觅行人踪迹。

此诗是否有借景抒情,有所寄托,是有争论的。比如诗人是否有以“幽草”自喻,寄托自己甘于寂寞、不取悦时人的态度?再比如,“舟自横”是否真的有“自我”、“自然”之意,是否表达自己不得所用的无奈?如果这样解读,是否有过度解读之嫌?

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写景清切,悠然意远,绝唱也。

王文濡《唐诗评注读本》:先以“涧边幽草”、“深树黄鹂”引起,写西涧之景,历历如绘。

韦应物曾年少轻狂,后发愤读书,历经世事后心境恬淡、看轻得失,向往远离喧嚣、幽居山林。人生波折无常,要学会适应变化,找准自己的定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530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