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鹂 >> 黄鹂生活环境 >> 7岁写1诗惊艳四方,8岁写1诗老师辞职,
黄庭坚,北宋朝文学家。他的的名字是父亲从远古八大才子的名字里,直接选出来的。这八个才子分别是:苍舒、隤敳(tuíái)、梼戭(táoyǎn)、大临、尨降(méngjiàng)、庭坚、仲容、叔达,也称八恺。由于父亲喜欢北宋刚正的鲁宗道,又给他起了鲁直的字。黄庭坚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宦官世家,基本上衣食无忧。五岁的时候,开始发蒙读书。七岁的时候,已经开始熟读《春秋》。
7岁作诗,惊艳四方的黄庭坚
有一次,老师带着学生去踏青,于是老师写下了一首七绝:“农家四月耕耘忙,山接斜阳水接光。春播秧苗千万垄,夏收黄金谷满仓。”老师写了这首诗之后。就问学生:谁能够像老师一样也写出来一首?
年仅七岁的黄庭坚看到远处的一个牧童放牛悠然自得,于是他若有所思的念道: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黄庭坚话音刚落,人们就都已经目瞪口呆,都说他了不起。老师也说:古人言,师不必贤于弟子。今天终于相信了。之后的黄庭坚学习越发的努力,因为读的书多了,连老师批改他的作业都感到力不从心,而且有时候黄庭坚提出的经书上的一些疑问,老师也不能够进行解答。
8岁写诗,老师教不了他,果断辞职
到了黄庭坚八岁的时候,他又写了一首叫《送人赴举》的七言绝句:青衫乌帽芦花鞭,送君归去明主前。若问旧时黄庭坚,谪在人间今八年。
八岁的黄庭坚就志向如此的远大,私塾老师看到后他的这首诗,非常吃惊。于是直接给他的家长写了一封信说:“二公子天纵之才,日后前程不可限量,老夫才疏学浅,不足以称其为师,望另择名师指点。”之后就不辞而别。因为那个村的私塾是黄庭坚家族支持的,所以只好另请了一位老师。
20岁,为了科举转变方向,顿失灵性,死前写了一首词,饱受好评!
再后来黄庭坚到了弱冠之年(二十岁),该准备科举考试了,他只好把诗歌和文章的创作向科举诗赋,策论方向转型。这时候他的诗就没有早年的灵性抒情与自由,变得更加的理性。很难让人读后再拍案叫绝了。
在他五十多岁被贬的时候,他写了一首《清平乐.春归何处》。黄庭坚的作品历来就是贬褒不一,但是这个作品一直受到好评。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翻译:春天回到何处?留下一片寂静找不到它回去的道路。要是有人知道春天归去之处,请叫它仍旧回来的我同住。可是春天去得无影无踪,什么人会知呢?除非你问一问黄鹂。它的叫声十分婉转,没人能够理解,只能看着清风飘过蔷薇,任春天流走。
这首词创作于被贬的时候。当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一派被称为元祐党人,蔡京立元祐党人稗,这些人不准在京居住,子孙不能当不能参加科考。黄庭坚被贬广西宜州。此词的内容是“惜春”,而实际是影射时局。写完,同年九月黄庭坚便溘然长逝于宜州。
他的书法最出名,与苏轼、米芾、蔡襄合称为“苏黄米蔡”,被后世认为是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
意爱笑:意而爱,爱而笑,笑而诗。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4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