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

北京人玩鸟真讲究,拨浪鼓门墩儿也不赖

发布时间:2022/9/3 16:32:30   
江西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953.html

已有近年历史的前门大街承载了太多的变迁,它像一个时代的标签,醒目地烙印在古都北京的年轮里。重新修缮过的前门大街,大街两侧的店铺和五牌楼,已按民国时的风貌整修,很多老字号商铺也在旧地重张。

鸟笼

古时人们养鸟主要为的是观赏禽鸟的美羽和听其鸣唱。相传宋徽宗皇帝在他的皇宫内喜欢养鸟,并非常善画鸟,他欣赏并擅长画鸟的彩色羽毛之美,在画界有宋徽宗开创了花鸟画派之说。历代皇宫及王公贵族们也多饲养观赏性极佳的鹦鹉、八哥、金丝雀、画眉、百灵、云雀、仙鹤、鸳鸯、红隼、孔雀、鸽子、喜鹊等禽鸟。一些官吏和外国使臣也常用珍禽作为给皇帝进贡的贡品。一些文人雅士及富贵人家,还常将一些珍禽如珍珠鸟、红隼、鹦鹉、八哥、画眉等作为贺寿礼物,赠送给上司或亲人们赏玩,这些羽毛美丽并能发出动听啼鸣学人说话的鸟儿,一向受到古今人们的喜爱。

老北京百姓养鸟历史悠久,约起源于明清时期。清代时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修颐和园时,还修了个听鹂馆。听鹂馆墙上有很多禽鸟的壁画。相传慈禧曾传御旨:听鹂馆应名副其实,应“黄鹂鸣翠柳”。慈禧命太监派人出宫到旧京庙集市上搜寻来很多黄鹂鸟,放入鸟笼里高挂在听鹂馆,供自己欣赏并听其婉转动听的啼鸣。慈禧太后还非常宠爱鹦鹉,她把驻外使臣伍廷芳从国外带回国进贡的五只鹦鹉,长期置放在乐寿堂和中南海的仪鸾,有专职的太监侍弄喂养,即使慈禧出宫时,这宠物鹦鹉也伴随着她出行。

清代满族人非常喜欢射猎习武,在关外时专有捕鹰的鹰户人家,将捕获的鹰送至清宫内务府饲养驯鹰,以供皇帝王族们围射猎物时使用。满族人在猎兽时常顺便捕获一些禽鸟,他们将羽毛美丽又能啼鸣的鸟儿收入笼内饲养,听音观赏,调剂生活,形成最初饲养鸟类的习俗。清朝在北京建都后,把养鹰养鸟之俗从关外带到北京,当时八旗子弟们非常盛行玩鹰玩鸟,后来汉族的一些有闲阶级、文人雅士、梨园名伶、富贵人家,也将养鸟当做一项雅玩,鸟儿也成了大宅门、四合院里的宠物中最受喜爱的玩物,故有“公馆鸟”之称。听听鸟语,观赏彩羽,或仰望飞翔的鸽子,确实给生活带来不少乐趣,也曾成为老北京城里独特的文化特色,现如今养鸟已成为百姓休闲逸趣的一项雅乐活动。

旧京时在天桥市场及白塔寺等庙会上,都有出售鸟笼及禽鸟的集市,爱养鸟的百姓常去游观和挑选购买。鸟笼实际是四合院里的老物件。在旧京时,养鸟人常将鸟笼儿高高挂在庭院屋檐下或天棚里的葡萄架下。一般院子里鸟主人还没起床,那鸟儿就先“叫早了”。一声声清脆婉转的啼鸣,使整个四合院充满了生机,像八哥不但能学会多种鸟语,它还能学人说话问候主人“早安”、“晚安”。

拨浪鼓

拨浪鼓是老北京四合院、大杂院以及卖货郎使用的老物件,也是我国最传统、最古老的玩具之一。直到如今,每年逛庙会或出售儿童玩具的商市上,依旧可看到卖拨浪鼓的商摊。

拨浪鼓在北京盛行于明清民国时期。清代的《帝京岁时纪胜》和《燕京岁时记》上都曾有记载。拨浪鼓,老北京人又称为手摇鼓、小鼓、货郎鼓,鼓的大小不一,大的直径八九寸,小的两三寸。拨浪鼓曾是街市上叫卖物品者使用的一种鸣响打击的工具。

门墩儿

门墩儿,是老北京四合院的另一老物件儿。门墩,又称门台、门座、门鼓,是我国传统民居大宅门、四合院、大杂院用于支撑大门门框、门轴的一个石质的构件,它是支撑固定好门框的整体门枕石的一部分,也是整个门楼中比较有特色的组成部件。门墩儿上通常雕刻着很多传统的吉祥图案和造型,因而它是我国传统文化里独特的石刻艺术品和重要文物。

北京的门墩儿类型大致有箱形、抱鼓形、狮子形、虎形、柱子形等各种形状。按照我国自古几千年传承的礼制,北京居民的门楼及门墩的形状,也都按级别地位乃至贫富有所不同。抱鼓形、箱子形多用于小型四合院或大杂院的大门门框两侧,也用于大府宅内众院落门的门框旁。狮子形、虎形、柱子形门墩儿,则多见于皇族、官府机构或书香门第的府宅的四合院中的那些装饰华丽的门楼门框的两端。石材雕刻成的狮、虎坐在门墩上面,活灵活现,或蹲或伏,精细美观,犹如一对对保护神,守护着宅门。这些不同形状的门墩,不仅装饰美化了居住主人的门脸儿,凸显了主人家的地位等级,还有驱魔辟邪、替主人家护院的寓意。

老胡同里民居的门墩儿已逐渐减少,但在北京保护规划的街区里的四合院门前,仍可见到传统古老的文物——门墩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152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