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鹂 >> 黄鹂生活环境 >> 本草的世界山有情水有情日有情月有情
01“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在喧嚣都市的繁杂中待得久了,人的心就会格外地渴望一种宁静的平衡。于是,用温婉的心境,静享堆文砌字的惬意,那些记录草本的点滴,那些染指笔墨的药香,让我一路走来魂牵梦绕了许多。喜欢在书页间不停地翻阅,美好的诗句总令人神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中的美景,召唤着我对“西岭千秋雪”的好奇。翻开故事的卷宗,据史料记载:公元七六二年,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翌年安史之乱平定,再过一年,严武复镇成都。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这时他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命运里沉重的叹息,也恍若消失在白光凝聚的苍雪里,诗句中所描绘的雪山也因此而得名“西岭雪山”。现实中,那个冰雪覆盖的帝国在哪里?据清光绪()《大邑县志》记载:西岭雪山俗名大雪塘,在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境内西北中山后,冬季积雪如银,周围可数百里,三面皆壁立千仞,唯有一面小道可婉延登绝顶,中有清水一池(九龙池)四时不溢不涸,登上若大声呼叫,冰雹立至,其附面斯山,有成都第一峰之称,海拔米,至今无人征服。只是在川蜀大地千年文明中,流传着并不被广为人知的徐霞客登峰的西岭豪情。02美丽的传说总是让人称道,如同啜饮了它的唯美
得天独厚的天然环境,也必然会孕育滋养这里的一草一木,和它脚下生生不息的人们。人类自古以来就有对“长生不老”的美好追求,古人很早就通过服饵辟谷、黄白之术的探索,希翼获得长生之术。坐落西岭雪山脚下的善良聪慧的川蜀人,也从来未停止探索中医药济世救人、健体强身之路。天然的本草植物,是大地对人类最好的献礼,药香袅袅,情谊深深。每一棵草药也犹如牵绊着涂不尽的红尘契约,与蜀国山水有着不解的渊缘,融化成一份久久远远的执念,穿越千年,在循环往复里递传一种宿命。比如黄精,“坤土之黄,天地之精”。黄精是中医的四大仙药之一,也是神仙道教故事里最常见的一味药物。《神仙传》里,不少老少男女神仙,都是通过服饵黄精脱胎换骨走上长生之路的。据张华《博物记》中说:“昔黄帝问天姥曰:天地所生,有食之令人不死者乎?天姥告诉黄帝,太阳之草名黄精,食之可以长生,这是有关服饵黄精的早期记载。东晋道士兼医药家葛洪,在他的《抱朴子·仙药》中亦讲过黄精“服之十年乃可大得其益”。隋代有羊公服黄精法,自此到唐、宋两朝,服食黄精的事例就比较多起来了。 黄精究竟是一种什么药草?历代“本草”不乏说明,魏代张揖《光雅》、西晋张华《博物志》、晋代葛洪《抱朴子》均记载“借人以本品得坤之气,获天地之精,故名黄精”,雅名多而神奇。在我国药物发展史上,黄精始载于魏晋的《明医别录》,别名为“仙人余粮”、“救命草”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也中写到:黄精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久服轻身延年不饥,可见黄精自古便被视为延年益寿的珍贵中药。本草纲目黄帝内经千金方伤寒论畅销正版精选¥¥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已下架03一抹药草香,恒古了千古的入骨思语,唯美的传说又让其增添了更加神秘的色彩
关于黄精,民间流行着一则神医华佗费尽心思觅黄精的故事:一次,华佗进山采药,看见两个壮汉追赶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那姑娘腿脚很灵活,眨眼就没影儿了;后边两壮汉却累得气喘吁吁。华佗很奇怪地问壮汉:因何追女子?壮汉解释道,女孩是主人的丫头,三年前不顺从主人,被关进了草房。后来她逃跑到这一带山中,主人派他们来逮人。可这丫头仿佛变了样儿,跑得飞快,怎么追也捉她不住!华佗暗想:一个弱女子在深山老林中呆了三年,非但没饿死,反而身体这么结实,恐怕是吃了什么灵丹妙药吧!从此,华佗进山采药时便处处留心寻找那位姑娘。功夫不负有心人,华佗筹谋许多日子,终于找到那位姑娘、并说服她,把她带回家中当亲生女儿一样看待。过了些日子,他才问那姑娘:“你在山里吃什么、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吗?”“是一种野草的根,样子象鸡,我就叫它黄鸡。”姑娘领着华佗上了山,指着一种开白绿色花儿的野草说:“就是这东西。”华佗马上挖出这种草根。只见那草根肥大色黄,上边还有鳞斑,真象小黄鸡一样。华佗把“黄鸡”挖回来,试着给病人吃,发现它果然是一味养身补气的好药,并且还有润肺、生津的作用。后来,大概人们觉得“黄鸡”不太象药名,就改叫“黄精”了。从此,黄精之名也就在民间传开了。民间称道,“北有长白人参,南有地藏黄精”。在我国医学典著《神仙芝草经》及《本草纲目》中有载:“黄精宽中益气,使五脏调良,肌肉充盛,骨髓坚强,多年不老,以白更黑,齿落更生……”万物皆有灵性,本草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