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鹂 >> 黄鹂生活环境 >> 杜甫绝句改一字,意境将更完美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天下没有谁不识诗圣之诗?此句虽是赠李白的,但也合杜甫一生诗篇的写照。其诗句功力雄浑,意境深厚,且极具忧国忧民之精神内涵。故历代以来,诗圣作品一般皆作为范例,供后人学习崇拜。
杜甫的一首绝句,工整流畅,韵律清新,儿童甚爱,尤其上学路上一边奔奔跳跳,一边天真地吟哦此诗。那就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今天在这里主要探讨此诗篇中对于“个”字运用恰当与否的一些意见及看法,个人认为“个”字稍有不妥,使得该诗篇有一点点瑕疵。
一、“个”与“只”的适用问题
1、“个”字的适用
“个”字为口语词,一般用于表达人物数目的量词,比如“两个人”、“一个物品”等等。但用“个”表达鸟类的数量,比较少见并且还要注意用语环境是否合适?
比如:
“天空有一个鸟(在飞行)。”
书面语如此表述就不规范了,可能判断为病句。
正确表述应为:
“天空有一只鸟(在飞行)。”
还有赵传的歌词“我是一只小小鸟”,如果简单表述为“我是一个小小鸟”就不对了。
那么“个”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运用呢?仅在与人相对比时,可用“个”来拟人而增加诗意。例如:
南宋·许及之:“乱蝉为我翻多事,时有黄鹂一个鸣。”
元·丁复:“搔头白发千茎短,出树黄鹂一个飞。”
元末明初·贡性之:“王孙金弹多如雨,不著黄鹂一个啼。”
明·沈周:“两翁白发棋争后,一个黄鹂茶话间。”
可见与人相对比,或赋予更多喜怒哀乐意义时,此时就可以用“个”以拟人,增加情感表现力。
而杜甫的“黄鹂鸣翠柳”,虽有拟人,但画面更着重于客观描述,清新自然,没有刻意营造情感丰富或急剧变化的情景。那么,此处用“只”则是更恰当。
2、“只”字的适用
相比较,“只”字于动物数量的表述,在唐朝就比较常见了。比如:
唐·敦煌曲子:“一只黄莺薄天飞。空中罗网嗟长悬。”
唐·皇甫松:“晴野鹭鸶飞一只,水荭花发秋江碧。”
唐·元稹:“只应长在汉阳渡,化作鸳鸯一只飞。”
唐·白居易:“天竺石两片,华亭鹤一只。”
可见,于自然界某种鸟儿的客观描述,“只”用的更广泛。
二、“个”与“只”的平仄及声韵的和谐问题
1、“个”与“只”的平仄
还有人说:“'只'字为平声,杜甫绝句此处平仄应该要仄声,故而用“个”字。
错了!
“只”字为量词之义时,在古韵中是属于入声的,即归属于仄声范畴。那么“只”字仄声,在此绝句中平仄也是没有问题。
2、“个”与“只”的声韵
“个”字音韵上,《广韵》、《正韵》古贺切,《平水韵》个韵部,第四声。整体感觉“个”发音吐字比较重,力度比较大,而使后句“一行白鹭上青天”气息未能圆润承接。
而“只”字音韵,《唐韵》、《正韵》诸氏切,《平水韵》入声十一陌韵部。虽入声稍急促,但“两只黄鹂鸣翠柳”整句只有一入声字,且句子韵律节奏点侧重在“鸣”处,与其它“黄鹂”、“鸣”“翠柳”等词语意境及声韵较好地融合,故而能相谐融入整句中。于此音韵处理上,吟诵起来相对于“个”不是那么费力、沉重。
综上所述,于杜甫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中,将“个”改成“只”字,则更恰当、确切,整体意境及声韵上也将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