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鹂 >> 黄鹂的繁衍 >> 杜甫和我在成都的春天里走一走
走到浣花溪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
四川自古就有“巴蜀之地,天府之国”的美誉,她不仅人杰地灵,还有着丰富多元的古蜀文化。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出了一大批杰出的诗人,汉有杨雄、司马相如,唐有诗骨陈子昂、诗仙李白,宋有三苏,可谓是群星璀璨。
四川也以其无穷魅力吸引着历朝历代的诗人,因此有“自古诗人皆入蜀”的说法。初唐四杰皆先后入蜀,蜀中游历对他们的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产生了重要影响。诗圣杜甫避“安史之乱”入蜀,迎来了诗歌创作的又一个丰收期,留下了四百三十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1
唐肃宗乾元二年(年),是杜甫生平最窘困的一年,他为寻找安身之所,先后搬迁四次,从洛阳到华州,再到秦州,再到同谷,终于在年冬到达了气候温润,物产丰富的成都,结束了“一岁四行役”的流浪生活。
成都接纳了杜甫,让他的人生开启了新的篇章,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鲜活的杜甫。
杜甫初来成都时,正值隆冬时节,暂住在成都城西七里的草堂寺中。
第二年春天,杜甫在亲友的资助下,在距离草堂寺三里远的浣花溪边觅得一块荒地,历时三个月,在暮春时节,建成了一座茅屋,杜甫称之为草堂,一家人总算是有了一处安身之所。
作为植物控的杜甫,在草堂修建期间,就迫不及待地写诗向好友讨要了一些松树、桤(qī)树、竹子、桃树等栽种在草堂周围。
浣花溪风光旖旎,景色幽美,当地民风淳朴,杜甫忧伤的心灵得到了慰藉,此时的杜甫心情颇为宁静,表现出了在此前的人生旅程中从未有过的闲情逸致和浪漫情怀。
成都,成了杜甫人生的转折点,杜甫也由一个“老大叔”秒变成“小清新”。
在草堂定居的几年里,杜甫行走在成都的大街小巷,游历了当地的名胜古迹,还饶有兴趣地把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及草堂周围的一草一木写进诗歌,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2
转眼之间,杜甫在成都已经寓居了两年。在这两年里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对雨水充满了喜爱之情。
春天的一个夜晚,天降喜雨,杜甫欣喜之余,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并赋予了春雨高尚的品格。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成都的雨柔情潺潺,又肆意洒脱,抚慰了诗人颠沛流离的心灵。
锦江是哺育成都成长,见证天府文化繁衍的母亲河。杜甫寓居成都时,经常到锦江岸边漫游,有一次见锦江“水如海势”,波涛汹涌,触景生情,感慨万端,但又无从说起,只好“聊短述”,写下这篇激愤的、自我解脱的、一时人生感悟的诗篇。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闲暇之余,杜甫还喜欢到水亭之槛休憩,一则可以凭槛眺望,二则可以舒畅身心,眼前的美景信手拈来,写入诗中。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蒙蒙细雨中,鱼儿欢跃,时不时跳出水面,微微柔风中,燕子斜飞,体态轻盈优美。这是多么美好的画面,字里行间含蕴的是诗人悠游闲适的心情和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3
杜甫还喜欢一个人走在春风里,到锦江之滨、浣花溪畔、少城故址、黄师塔前,寻花、赏花,情之所至,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套组诗温柔轻曼、细腻动人,可谓精妙之极。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在我们的印象中杜甫是一位暮气沉沉,忧国忧民的诗人,这是对他的一种误解,其实杜甫也是一位很浪漫的诗人,在他的内心深处,是鲜活年少,春光闪烁。
一个春天的日子,杜甫准备了些香茶和甜甜的甘蔗水,和妻子一起在草堂边的浣花溪中乘着小艇游览。孩子们在清澈的溪中游水,像齐飞的蝴蝶在互相追逐,而他与老妻,则犹如并蒂的莲花,成对成双。
进艇
南京久客耕南亩,北望伤神坐北窗。
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
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
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
4
面朝春天,杜甫的浪漫不断被点燃,在他的眼中,一切都是那么富有诗情画意。杜甫的春天,生活着许多活泼泼的生命。
绝句二首
其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清人陶虞开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说杜》),此诗可为印证。
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春光越美,乡愁越浓。这绵绵的乡愁,是一首无言的思念之歌,更是流淌在杜甫心中一份沉淀已久的诗情。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么些有趣的,鲜活的诗句,正来自有趣的,鲜活的杜甫。
5
成都并非世外桃源,杜甫在成都的生活并不都是诗情画意,他有烦恼,苦闷,还遭遇过动荡。
杜甫在成都期间,对于家国天下,对于黎民百姓,他的牵挂与担忧从未淡薄。
成都是当年蜀汉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诸葛亮庙,称武侯祠。杜甫在草堂建造之初,就抽身探访了仰慕已久诸葛武侯祠,他称赞蜀汉丞相诸葛亮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事迹,叹惜一代名臣出师未捷身先死的遗憾,借古伤今,伤报国无门的自己,伤山河破碎的国家,当即就写下了一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在成都期间,接连发生了梓州刺史段子璋之乱和剑南兵马使徐知道之乱。
年七月,杜甫送好友严武还朝,一直送到绵州奉济驿(今四川绵阳),在返还途中,正赶上徐知道叛乱,成都回不去了,杜甫只能到梓州避难。后来经过一番波折,于年春天才回到成都。
作者登楼,凭栏远眺,望着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
6
杜甫入蜀五年,在浣花溪畔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浪漫的成都,温柔的春天,让一生颠沛流离、忧国忧民的杜甫,也变得自由、欢快、浪漫起来,俨然成为意气风发的少年郎。
美好的春天,把手揣进裤兜,和杜甫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走到浣花溪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
文章图片:张大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