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

怀揣芒种的祝福,踏上高考的征途

发布时间:2022/6/10 15:52:47   
北京中科白瘕风是几级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重午是一节,芒种又一气。”

亲爱的艺粉们

端阳佳节刚过

我们又迎来了芒种节气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芒种是我国南北农业

夏收、夏种、夏管

“三夏”大忙时节

重点就是一个字

“忙”

因此,农家又称其为“忙种”

“种”

种下的不仅是五谷粮食

更是希望与梦想

一起来看看芒种节气的

物候与民俗吧

芒种·三候

芒种三候的关键词可以说是“阴”。古人认为芒种是阴阳关系开始出现微妙变化的节气,阳气至此将壮硕,到夏至达到顶点,而阴气则微微生起。此时,有的动物感阴出生,有的动物感阴而啼,有的则感阴停止鸣叫。古人将芒种三候分为:一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一候·螳螂生

“芒种看今日,螳螂应节生。”古人认为,芒种头五天螳螂卵感受到了微弱的阴气应节孵化。

螳螂是伪装高手,可以拟态成花、成叶……可谓千变万化,它的卵块也有几分伪装的味道。在野外,如果我们看到树上长着个硬邦邦的褐色小球,很可能不是树的疤瘤,而是螳螂卵鞘,里面沉睡着它的卵宝宝们。螳螂妈妈在头年深秋时候产卵,来年芒种前后,气温上升,小螳螂破茧出生。

螳螂是益虫,不仅能帮助农业除害,几千年来,还给我们贡献了不少故事和哲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臂当车,不自量力”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这两个成语都出自《庄子》。

成语故事“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产生,螳螂也功不可没。据传螳螂捕蝉时会躲在树叶后面,谁要是得到这片树叶,拿它遮住眼睛就能隐身。三国时期的笑话集《笑林》就记载了这样的故事,讲的是楚国一个书生,生活贫穷,挖空心思找发财门路,在书上发现这么个传说后,信以为真,以为找到了发财捷径,于是费尽力气找到这样一片树叶,用来蒙住眼睛,大摇大摆地上集市偷东西去了,结果一伸手就被人抓住扭送到衙门。这个书生不好好读书,一门心思想着不劳而获就只能闹笑话了。

二候·鵙始鸣

鵙(jú),就是伯劳鸟。芒种的第二个五天,阴气初生,伯劳开始鸣叫。

为什么叫“鵙(jú)”?曹植在《恶鸟论》中记载伯劳“其声鵙鵙然,故以之立名。”其实伯劳不止一种叫声,它有一个“必杀技”,能模仿一些鸟的声音,借此吸引它们,伺机捕食。没错,伯劳鸟看上去个头不大,可可爱爱,实际上是“雀中猛禽”,由于它们喜欢把猎物串在树丫上,有的地方还称其为“屠夫鸟”。

在文学作品和传说中,伯劳则又是另一种模样。“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诗中,它是“劳燕分飞”的主角。

分离难免有些伤感凄凉,“伯劳”这个名字也自带一层悲伤色彩,来自一个父亲错杀儿子的传说。

相传周宣王时,大臣尹吉甫听信谗言,错杀了自己与前妻的儿子伯奇。伯奇的弟弟伯封为悼念哥哥写了一首名为《黍离》的诗,尹吉甫得知后哀痛不已。有一天,他在郊外看见一只从未见过的鸟停在树上,对着他啾啾而鸣,声音甚是悲凉。尹吉甫突然心动,感觉这只鸟有可能是伯奇的魂魄所化,就说:“无乃伯奇乎?”鸟儿拍动翅膀,鸣声更悲哀。尹吉甫说:“果吾子也。”于是又说:“伯劳乎?是吾子,栖吾舆。非吾子,飞勿居。”话音刚落,鸟儿就飞过来停在他的车上。故事虽然离奇,但伯劳鸟的名字却是由“伯劳乎”一语得来的。

三候·反舌无声

芒种的第三个五天,“反舌”这种动物安静下来。“反舌”是什么动物?一般认为就是百舌鸟——乌鸫(dōng)。不仅名字和乌鸦接近,样子也像,不过乌鸦只会“呱呱呱”,?乌鸫可是鸟中著名的歌唱家。

它叫起来清脆悦?,百变婉转,比善鸣的伯劳还厉害,不仅可以活灵活现地模仿画眉、燕?、黄鹂、柳莺等各种鸟的叫声,甚?还可以模仿狗叫、拉警报和摩托车打?的声?。

“?春解作千般语,拂曙能先百鸟啼。”“笙簧百啭?韵多,黄鹂吞声燕?语。”古人对它的歌声不吝赞美。不过,到芒种时节,乌鸫就不唱歌了,怎么回事?人们观察,乌鸫每年歌兴?发的时候正是繁殖期。唱得那么好听,原来是在“对歌”。接下来就要照顾鸟宝宝,没那个功夫闲唱了。人们说乌鸫闭上歌喉,也是为了低调行事,保护幼崽。

芒种·民俗

民谚说“麦黄农忙,秀女出房”,芒种时节,忙得不可开交,连女子都要下地帮助度过农忙,自然没有多少闲工夫举行仪式,搞活动,但也会忙里偷闲,张弛有度。皖南地区的农家会举行安苗仪式,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黔东南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一起插秧时要打一场泥巴仗,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劳作嬉戏两不误。还有哪些仪式和活动?

开犁节

浙西南云和一带,群山环绕,村寨错落,梯田层叠,居住在这里的畲汉等族村民们“和着自然的拍子”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千百年前就形成了芒种期间举办开犁仪式的习俗——祭神田、犒耕牛、唱山歌……启动夏耕。

当地俗语“九山半水半分田”形象地说明了云和粮地的宝贵。近千年来,先民们靠着勤劳与智慧,修堤筑埂、开垦坡地、引泉入田,将贫瘠陡峭的山地变成了层层叠叠、首尾相连的块块梯田。

人们在耕种中渐渐形成的芒种开犁节祭祀仪式,完整留存至今,且在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填补了芒种在二十四节气国遗名录中的空白。

送花神

有些地方,民间有芒种送花神的习俗。人们在农历二月二花朝节迎花神,有迎必有送,百花凋谢的时候也要举行饯別花神的仪式,送花神归位。

觉不觉得这个习俗来得有些奇特?芒种是夏天第三个节气,此时,春天的万紫千红早已化为累累硕果,大地正郁郁葱葱,讲究应时而动、顺势而为的古人定在这个日子与花神饯别,是不是有点晚?唐伯虎曾有一首诗写到“送花神”,显然是暮春时节——

江南送春

[明]唐寅

细雨帘栊复送春,倦游肌骨对愁人。

一番樱笋江南节,九十光阴镜里尘。

夜与琴心争蜜烛,酒和香篆送花神。

东君类我皆行客,萍水相逢又一巡。

后来为什么把送花神的习俗移到芒种?人们说是受《红楼梦》的影响。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称芒种送花神是“尚古习俗”,古已有之,并详细描写了大观园中女孩子们送花神的仪式和场景,令人断肠的《葬花吟》也出自这一篇章。

尽管《红楼梦》甲戌本脂批说:“饯花辰不论典与不典,只取其韵致生趣耳。”庚辰本脂批也说:“无论事之有无,看去有理。”但自从《红楼梦》面世后,人们便信了芒种送花神是“尚古习俗”。每年一到芒种,文人墨客、闺阁女儿等便纷纷效仿《红楼梦》中的做法,把这一天定为送花神的日子。网友说,母亲那一辈人小时候就在芒种祭饯花神,将五颜六色的丝绸带系在果树上,或是将落地的花瓣制作成花朵挂于枝头,意谓永不凋谢。

煮梅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但梅子的酸恐怕很少有人顶得住。于是,古人发明了各种加工梅子的方法。民间芒种当天有煮梅的习俗。

青梅还可以腌制或泡酒。“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人要拉,拉的人要推。”芒种已入仲夏,天气炎热,人们容易犯困。嚼上几颗腌制的青梅,生津解热,能让人精神焕发。盛产青梅的南京溧水县,至今则还保留着芒种泡青梅酒的习俗。

当然,如果炮制一番,青梅也能“改颜换色”,变成乌梅,将它与甘草、山楂、冰糖一起煮,消夏佳品酸梅汤就出炉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芒种,芒种

有播种也有收获

是终点也是起点

恰巧

一年一度的高考

就在芒种时节

寒窗苦读十余载

只待今朝榜上名

收获的时候到了

人生新起点来了

祝莘莘学子

春风得意马蹄疾

梦想成真展锋芒

END

中国文艺网新媒体

图片

图片源自网络

文字

张金菊

编辑

张金菊

投稿邮箱

zgwywxw

.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54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