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

诗词中的色彩对比

发布时间:2023/2/11 8:36:48   
中科医院用爱心承担责任 http://weifang.dzwww.com/cj/201711/t20171127_16268082.htm

黛瓦青砖,粉黛朱唇,宋词里的颜色不像现在的明艳生动,却美得朦胧迷离,如水墨画般的纯粹和自然,带着一种淡淡的哀愁,在时光研磨下,渲染成宣纸上的相思色的水墨画。风韵十足。

红与绿

说起诗中的颜色,我首先想到的是李清照和她的《如梦令》,诗中丰富的颜色深深地吸引了我。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此处的“绿”指海棠的叶子,“红”指海棠花。两词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海棠的叶子茂盛,而枝头的海棠花却昨夜的风雨冲刷得很稀疏,海棠花几近凋零。绿与红的颜色对比,叶的繁盛与花的稀疏对比,仿佛看到还沾着残雨的绿叶红花,无比惨淡。叶子想必是莹莹闪着雨光,而昨夜已经凋零的红花想必是稀稀疏疏让人新生惋惜。

黄与翠青与白

呈现在诗人们面前的大自然是五彩缤纷的。诗歌虽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但他们却可以通过语言描写唤起联想,知道运用鲜明的对比构成最美的色彩,展示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画卷,从而表现自己的主观情感。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在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之后,欣喜万分,当明媚的春天到来之际,诗人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绝句。开头两句用“黄鹂”和“白鹭”、“翠柳”和“青天”对仗,一黄一白,一翠一青的色彩铺排,绿中含黄,青中带白,色彩分明,色调柔和,展现出春天的明媚景色,构成了一幅明快清新的图画。

黄与白

《凉州词二首·其一》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源远流长,一泻千里。远远望去,只见它蜿蜒曲折,奔流于万山丛中。它仿佛由天上流来,又仿佛流向天外。

黄与绿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橙黄桔绿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

蓝与黄

《南歌子·香墨弯弯画》

宋·秦观

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

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

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

乱山何处觅行云?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

在中国有“黄生阴阳”的说法,把黄色奉为彩色之主。是居中位的正统颜色,为中和之色,居于诸色之上,被认为是最美的颜色。

青与白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难舍难分。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确是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347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