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

诗词大会的出题人,是怎么学古诗的钱江晚

发布时间:2024/1/14 14:34:54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陈淡宁第四季《中国诗词大会》2月14日晚收官,但是对古诗词的学习热潮依然不减。特别是许多少年儿童的家长,经常跑进书店就问店员,哪里可以买到古诗词的相关书籍。诗词学习是否要从娃娃抓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2月15日,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诗词大会》命题专家暨现场学术顾问方笑一教授,听了听他小时候与古诗的那些故事。方笑一(左一)由于父亲就是古典文学专业的教授,家学渊源让方笑一从小就与古诗有着格外的亲密感。他记得那是年元旦的早晨,4岁的自己问父亲,今天是不是年了呀?在这70年代与80年代交接的当口,父亲为这个天真的问题而感到高兴,一高兴就说要教他背诗。当时的方笑一虽然年纪很小,但像“白日依山尽”、“床前明月光”、“春眠不觉晓”这样的诗,已经能背出一打了。但父亲那一天教他的诗,令方笑一至今都难以忘怀。那是杜甫的两首诗,一首是《蜀相》,一首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父亲念完诗后,简单地给方笑一讲了一些诗人的生平,和诗歌的创作背景,就像讲故事一样。而对年幼的方笑一来说,当时的感受是:一首是说诸葛亮好可怜,而另一首是说杜甫好开心。诸葛亮的祠堂里有柏树和黄鹂鸟,作为一个老臣,仗没打赢就死了。而杜甫的老婆特别容易发愁,还有诗里的“青春”不是年轻的意思,而是指的春天。这些碎片化的记忆就这样停留在方笑一脑海的角落里。后来,方笑一在进入大学,真正拿起《杜甫诗集》来读时,他又一次与这两首诗相遇,而仿佛就是在一瞬间,幼年的那些记忆全部被激活了。幼年时觉得难背极了的两首诗,此刻完全可以脱口而出,柏树、黄鹂鸟、青春这些词语的字面含义也都不是问题,因此他的注意力就转移到了别的方面。比如《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一句,方笑一发现,当年自己不太在意的这一句,恰恰是这首诗里最精彩的一句,一个“自”,一个“空”,点出了景色优美的武侯祠,实则无比寂寥。而这份寂寥也是诸葛亮的寂寥和诗人杜甫自己的寂寥。又比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里,“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一句。这种不符合当时交通工具承载速度的“超音速”,其背后是经历了安史之乱,流离失所的杜甫在听闻官军打了胜仗后的狂喜,以及狂喜之后诗人归心似箭的想象。“因此,对我来说,小时候背诗的好处是,在理解能力随年龄增长之后,再读这些诗,就能迅速地越过其字面含义,并能体会诗篇背后的文学意味和诗人的深刻用心,这样理解古诗更快,也更深透。”方笑一说。在方笑一看来,孩童时期古诗词背得越熟,长大后对诗的体会就越深,也更容易进入诗的世界,更容易和诗人产生共鸣。这是因为只有过了背诵这一关,才能留意到那些靠背诵不能解决的问题,以及靠背诵无法理解的诗意。而这就是背诵诗词的意义。如今,作为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副院长的方笑一,依然每天都要和古诗词打交道。古代诗歌作为他主要的研究对象,也时时相伴他左右。出于学术研究的关系,他经常需要大量阅读一些并不是特别出名的古代诗人的作品。但抛开学术研究的业余时间,他也依然会坚持阅读那些一流的名家、大家的诗集词集。王维、白居易、欧阳修、苏轼、辛弃疾等等。这对他来说既是喜好,也是习惯。虽然自己幼时古诗词学习的环境和条件都比普通人要好上不少,但方笑一认为还是有一些学习方法与经验是通用的:在背诵方面,方笑一建议家长可以先从唐诗宋词开始,之后可以尝试将时间轴往前提,从汉魏六朝上溯到《诗经》,再然后就可以背诵元、明、清的一些名篇。这样的背诵顺序的好处是,唐宋时期诗词成就最高,名篇较多。在尝过最好的东西后,好奇心和兴趣会让孩子去追究一些来龙去脉,去回溯一些巅峰之前的内容。而宋以后,由于诗词数量明显增加,其成就相对于前人而言已经没有那么高了,所以对于少年儿童而言,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著名诗人的名篇背诵即可。而在唐诗的背诵方面,方笑一认为一开始20个字的五言绝句比较简单,然后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背一些七律。这有助于孩子体会诗歌的格律和句法,以及中国诗歌的造句习惯。中国格律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对仗”,在七律中会相对复杂一些,但也可以更为完整地领略“对仗”的特色。而在七律之后再学习、背诵五言诗就会变得相对简单。另外从自身经验出发,方笑一认为兴趣还是最好的老师,他告诉记者,自己小时候对许多题材都很感兴趣,但唯独对“边塞诗”不太感冒,现在回想起来,可能是因为生在江南的方笑一,对“草长莺飞二月天”这样的风光感受更直观,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类充满边塞肃杀感的诗句,因为没有感受也很难想象,所以不太容易提起兴趣。而他的父亲并没有在背诵数量上对他有过什么要求。因此,他建议家长在引导孩子背诵过一些不同题材的诗词后,可以鼓励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然后继续阅读、背诵同类题材的诗作,以拓展诗词的积累量,巩固兴趣作为诗词学习的切入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712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