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

跟着诗词游中国之友情篇欲将心事付瑶琴知

发布时间:2023/6/21 11:15:03   
北京白癜风医院可以治疗吗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在经典诗词中,那些充满真挚情感的诗句总能于无形之中扣动我们原本多愁善感的心弦。在历季《中国诗词大会》中,李白杜甫创作的名句是必考题,评委老师们也总能找出时机对李杜友情进行一番评论,其基本调子是:杜甫对偶像李白的崇拜死心塌地,李白对粉丝杜甫的回馈三心二意。网上甚至出现了“负心汉”李白的动漫形象。

就李白与杜甫的存世诗篇而言,杜甫给李白写的诗多,有十三四篇,而李白给杜甫写的诗仅有三篇。并且,杜甫给李白写了多首长篇,而李白给杜甫写的三首诗皆为短篇,这就是有些人评价“杜甫重情、李白寡义”的根据。

根据最新数据,李白存世诗篇首(句)左右,杜甫存世诗篇首(句)左右,而二人曾经创作的诗篇要远远大于这两个数字。

在唐代诗人当中,白居易诗篇存世量最大,不足篇/首。有一次白居易编完诗集后作诗一首,调侃元稹与李绅,诗名为《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白居易曾经为官的周至县秦岭山村年周至荒村

元九是元稹,李二十是李绅,也是颔联中的“短李”(小李之意)。从本诗中我们可知白居易这一次编辑诗词15卷,其一生编著诗集在八十卷左右。一卷诗平均按55篇诗计算,白居易一生编辑的诗篇至少在余篇。白居易为官清正,勇于直言。即便如此,白居易官至尚书,并且封了侯(冯翊县侯),有时“卖字”还能大赚一把,因此晚年生活富足,在唐宋诗人中算是功成名就并且得到善终之人。

白居易非常注重自己作品的传世,去世前夕,他将自己一生之作印刷了几百部分散到各地的亲友之中,此举成就了他的唐朝最多产诗人的地位。即便如此,白居易的诗作也流失了近三分之一,一千多篇。

与白居易相比,李白与杜甫晚年颠沛流离,穷困潦倒,二人均在清苦中去世。用白居易在马鞍山祭拜李白的诗句形容李杜的命运甚为恰当“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诗仙与诗圣半世坎坷,晚年寥落,温饱都成问题,那有什么实力与精力去编印自己的诗集,让其流传于后世呢?与白居易相比,大李杜的多数诗篇消失于岁月长河之中,也有可能成为佚名(无名氏)之作。在长沙铜官窑瓷器上的经典诗篇中,或许就有李白、杜甫、刘禹锡、柳宗元等人创作的没有属名的作品(并非都是无名窑工创作)。

既然我们有理由相信李白失传的诗作有千首(篇)之上,那么在李白失传的诸多作品中难免有写给小弟杜二甫的,所以,我们不能以存世诗篇数量来断定“杜甫痴情哥,李白负心汉。”

李白与杜甫互赠诗篇中的名篇(节选)如下:

《春日忆李白》杜甫(1)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小析:

杜甫在本诗中高度评价了李白的才华,期待与诗仙再次把酒言欢、切磋诗文。

《饮中八仙歌》杜甫(2)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小析:本诗同样赞扬了李白的诗才及酒后放荡不羁的性格。本诗同样描写了贺知章、张旭、焦遂等七人的酒后特点。

《梦李白二首》(3)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

《梦李白二首》(4)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天末怀李白》(5)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不见》(6)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7)

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人海随烟雾。

诗卷长留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

……

罢琴惆怅月照席:“几岁寄我空中书?

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讯今何如!”

年,老尹与朋友“寻仙”路上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8)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

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

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

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

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

……

《赠李白》(其一)(9)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昔游》(10)

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

寒芜际碣石,万里风云来。

……

猛士思灭胡,将帅望三台。

君王无所惜,驾驭英雄材。

……

注:本诗中高李指高适与李白。

《遣怀》(11)

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

杀人红尘里,报答在斯须。

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

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

……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12)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

《赠李白》(其二)(13)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野人对膻腥,蔬食常不饱。

……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

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李白(1)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伹徕。

飞蓬各自远,且进手中杯。

《戏赠杜甫》李白(2)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沙丘城下寄杜甫》李白(3)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小析:诗中沙丘应是山东兖州之地(古地名),并非邢台赵国沙丘。

古代诗人们赠诗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历朝历代均有经典诗篇传世。下面推荐21首经典的友情诗:

《重赠卢谌》晋刘琨

握中有悬璧,本自荆山璆。

惟彼太公望,昔在渭滨叟。

邓生何感激,千里来相求。

白登幸曲逆,鸿门赖留侯。

……

小析:刘琨是两晋时期名将。从本诗可以看出,刘琨对卢谌寄与厚望,希望卢谌在国家动荡之际(十六国时期)为司马晋家尽力,收复旧地,维护一统。最后刘琨不幸遇害,而卢谌后来降于后赵与冉魏,60余岁亦遇害。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小析:这是杜甫的好友高适诗作中最著名的友情诗。董大,音乐家董庭兰是也。

《对酒忆贺监》(其一)李白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小析:本诗是李白在忘年交知己贺知章(相差42岁)去世后,在贺知章老家浙江四明所作,诗中充分流露出对贺老的怀念之情。此诗比给杜甫写的三首诗更充满真情。李白共创作两首怀念贺知章的诗,皆为经典友情诗。

《对洒忆贺监》(其二)李白

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

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

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

念此杳如梦,淒然伤我情

《赠孟郊》韩愈

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

行行天未晓,携酒踏明月。

小析:孟郊一生穷困潦倒,有诗囚之称,深受韩愈器重。从本诗中可见韩孟情深义重。

《向郑余庆推荐孟郊》韩愈

有穷者孟郊,受材实雄骜。

冥观洞古今,象外逐幽好。

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

小析:从本诗中可以感受到,孟郊的才华得到了韩愈的充分肯定。

《哭孟郊》:贾岛

身死声名在,多应万古传。

寡妻无子息,破宅带林泉。

冢近登山道,诗随过海船。

故人相吊后,斜日下寒天。

小析;贾岛与孟郊也是相差20多岁的忘年交(贾小孟大),从诗名《哭孟郊》便可以看出二人之间的情谊。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小析:在扬州初次相逢,白居易便高度评价刘禹锡的才华,并为刘的仕途不畅大鸣不平。

《白太守行》刘禹锡

闻有白太守,辞官归旧溪。

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

小析:五十多岁之后,同为公元年生人的刘禹锡与白居易在仕途上有多次“相逢”,刘禹锡同样高度评价了白居易在苏州任上所取得的成就,白居易离任之时,几十万苏州人民倾城相送,失声痛哭,他们舍不得心系百姓的白太守。

《蓝桥驿见元九诗》:白居易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小析:白居易与元稹之间的诗词唱和最多,情感最深。白居易每次路过蓝田县蓝桥驿都要先寻找元稹小弟的留诗,可见彼此挂念之情。

《舟中读元九诗》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闇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小析:在共同被贬的日子里,元白互相通信,相互安慰,交流诗词创作经验。即便是在风浪吹打的船中,白居易也要挑灯夜读元稹的书信,元稹在白居易心中的地位无法替代。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幛,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小析:白居易对元稹情深,小弟元稹对白居易也是义重(二人差七岁)。听说白居易被贬九江浔阳,大病之中元稹惊得坐起,白在元的心中地位也是一目了然。

《得乐天书》元稹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小析:有远方来信,元稹还没有看信便热泪盈眶。家人感到意外,平常不应该这样,一定是白居易的信。

读过元白互赠的四首诗,我们深刻感悟到了什么是知己,什么是默契、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别子瞻》---秦观

人生异趣各有求,系风捕影只怀忧。

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

小析:从本诗中可以看出来,苏东坡在秦观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七绝》道潜和尚

高岩有鸟不知名,疑语春风入户庭。

百舌黄鹂方用事,汝有好音有谁听?

小析:道潜和尚是苏东坡的佛门好友,诗僧参寥。即便在苏轼被贬期间,参寥对东坡一如既往,多次看望,并写诗为东坡鸣不平。本诗是一篇讽刺诗,高岩有鸟指苏轼,用黄鹂讽刺新党。

送范德孺—苏东坡

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

遥想庆州千嶂里,暮云蓑草雪漫漫。

小析:

范德孺是范仲淹的三儿子,亦是苏东坡在徐州的同僚与朋友。范德孺与父亲范仲淹、哥哥范纯仁都是杰出的官员,清政廉洁,深受苏轼的敬重。

苏轼在七八岁时就知道了范仲淹、富弼等大名,并立志以其为榜样,虽然范、富是新党改革派(庆历新政倡导者)。大约在年,苏轼中进士之前不久,范仲淹去世,东坡未能面识范仲淹是其一生之遗憾。

本诗是东坡送范德孺到庆州为官所作的送别诗,短短几句充满了挂念之情。

次荆公韵四绝(其一)苏轼

骑驴渺渺入荒陂,想见先生未病时。

劝我试求三亩宅,従公已觉十年迟。

小析:

本诗是东坡写给王安石的作品。我们都晓得苏氏父子反对变法,反对新党,反对王安石,这只能说是苏家父子三人在王安石变法初期对新法的看法,针对的是变法政策而非王安石本人。如同上一首小诗《送范德孺》小析中所提,东坡童年时即崇拜当时的改革派领袖范仲淹、韩琦、富弼等,后来得到了除范仲淹之外的庆历新政元老们的器重。

随着仕途的变迁与人生起伏,苏东坡对王安石变法也有了新的认识,甚至是部分认可新法。而随着王安石变法失败与诸多变故,王安石也逐渐赏识苏轼的才华与为人,并主动去看望东坡。昔日的政治对手最终握手言和。本诗即是东坡去看望晚年王安石的抒情之作。

《寄黄几复》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小析:黄几复是黄庭坚的老朋友。黄庭坚在本诗中回顾了黄几复少年时期在贫苦条件下刻苦读书的情景,不觉间二人都成白发之人。人越老越念旧,从本诗可以感受到大书法家黄庭坚对老友的怀念之情。

《病起荆江亭即事》黄庭坚

闭门觅句陈无已,对客挥毫秦少游。

正字不知温饱未,西风吹泪古藤州。

小析:

本诗是黄庭坚描写诗友陈师道与秦观的七绝,非常有特色。首联典型对仗结构,用了两典,闭门觅句是陈师道(陈无已)的创作特点,对客挥毫(即兴赋诗)是秦观(秦少游)的创作特色。创作此诗时,陈正字(亦是陈师道)生活穷困潦倒,而秦观已病逝于广西藤州。

书文山卷后、(为文天祥出书)(一)谢翱

魂飞万里程,天地隔幽明。死不从公死,生如无此生。丹心浑未化,碧血已先成。无处堪挥泪,吾今变姓名。

小析:谢翱,宋末元初著名爱国诗人,曾率领数百人投靠文天祥抗元,是文天祥重要干将与参谋。文天祥兵败后隐退于浙江。

谢翱诗词造诣极高。本诗有白居易诗风,通俗易懂,字字泣血,让人动容。本诗应该创作于年之后,诗人时年35岁左右,在听到文天祥就义消息之后,谢翱痛不欲生(颔联:死不从公死,生如无此生。)。诗人此时隐姓埋名于江湖之中,对于文天祥的死不能正式祭奠,只能在诗中表达对文天祥的无限哀痛之情!

《小重山》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小析:

岳飞是著名的抗金英雄,战功卓著,却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害于风波亭。岳飞虽然有牛皋、张宪、王贵等多位出生入死的弟兄,朝中也有李纲、韩世忠等支持者,但在收复故国江山的战略问题上,岳飞是孤独的: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今日为大家推荐了39篇经典“友情”诗,这些诗篇有的感情真挚,有的立意高远,充分证明了中国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丰富多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532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