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

中唐诗人武元衡的千古名篇,句句简单,但含

发布时间:2023/5/3 16:10:34   
北京比较好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武元衡,是唐朝的铁血宰相,也是一位大诗人。

他的这首《春兴》,是千古名篇,很多人都读过。

如果您初读这首诗,会觉得很简单。

但如果您仔细推敲,又会充满疑惑。

其实,诗人的构思非常巧妙,感情脉络隐藏得很深。

我们来读一读。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不详,但从诗中我们很容易得知,这是一首思乡诗。

您看,是不是非常简单?

是的,感情很简单。

但是,诗人的思乡情是如何产生的?春风为什么能让诗人产生思乡之情?

这个问题就很难回答。

如果您心中有答案,不妨留言呢,看看我们的理解是不是一样。

我们来仔细读。

杨柳

1、杨柳阴阴细雨晴阴阴,幽暗的样子。细雨,小雨。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小雨初晴,杨柳看起来很幽暗。

这一句是描写细雨初晴后,诗人看到的景象。

很多人看到“细雨晴”,马上想到雨后天晴,诗人的心情应该很美好。

其实不然。

关键在“阴阴”两个字。

诗人为什么要用“阴阴”来形容杨柳呢?

形容杨柳的叠词,我们通常想到的是“杨柳依依”。

“依依”和“阴阴”有什么不同?

依依,是轻柔的样子,可以随风飘舞。

阴阴,是幽暗的样子,说明柳叶颜色很深,而且长得很茂密。

很显然,“阴阴”的杨柳不太容易随风飘舞。

再通过“细雨”和后一句的“残花落尽”,我们可以确定,这是暮春时节的景象。

而杨柳依依,一般是初春或者仲春时的景象。

所以这句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暮春时节,一场小雨过后,杨柳变得幽暗。

您看,杨柳在初春和仲春一般是轻柔的,色彩明亮,但现在暮春时节,却枝叶繁茂,色彩深暗。

很明显,“阴阴”两个字暗示出诗人的心情很失落。

诗人只是为了表达伤春之情吗?

不!

“杨柳阴阴”,还是诗人设下的伏笔。

我们接着读下一句。

黄鹂

2、残花落尽见流莺流莺,指叫声婉转的黄莺。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残花落尽,我看见了枝头山婉转啼鸣的黄莺。

这一句也不太好理解。

“残花落尽”,说明春天美好的事物逝去,诗人的心情更加悲伤。

但是,为什么又写流莺呢?

黄莺,婉转啼鸣,是很悦耳的声音,为什么要和“残花落尽”放在一起呢?

有人说,“流莺”更容易触动羁泊异乡的情怀。

但是,“黄鹂”和“思乡”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啊。

我认为,这里的黄莺是比喻诗人,不愿意看到春天美好的景物逝去,所以残花落尽,它仍然在枝头啼鸣。

也就是说,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将逝的伤感,以及对美好春天的挽留之情。

您看,前两句并没有写思乡。

那么诗人是如何由伤春之情过渡到思乡之情的呢?

我们接着读后两句。

春风吹杨柳

3、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昨夜,春风吹起了我的思乡梦,在梦中我跟随着春风飞回了家乡洛阳。

这两句看起来非常简单。

但实际上,隐藏的内容很深。

不信吗?

那我问您:春风是从哪里来的?

您肯定会说,因为现在还是暮春啊,这个季节的风当然是春风。

您如果这样回答,那么您就默认了这一点:诗人夜晚睡觉的时候,有风吹到他的床边。

对吧?

好,那您回答:诗人已经睡着了(因为已经做了思乡梦),他又是如何感知到秋风的?

很显然,这里存在矛盾,诗人在梦中不可能感知到现实中的风。

他又如何能跟随春风回到家乡呢?

你说对不对?

所以只有一种解释:春风也是诗人梦到的,诗人先梦到了春风,然后才梦到思乡。

那么又产生了一个问题:诗人为什么会梦到春风?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

因为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春天的挽留之情。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难推测,诗人梦中仍然在思念春天。

而春风,是春天常见的事物,所以梦到春风就很自然。

更奇怪的问题是:春风为什么会吹来思乡梦?

春风和思乡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吗?

很显然,也没有。

有人认为,诗人思乡就是某一个瞬间突然迸发的感情,哪里有这么多的理由?

这种观点不对。

古人创作诗歌,不仅讲究景物和感情的统一,而且追求清晰的感情变化线(也就是感情脉络)。

如果感情不连贯,或者感情和景物没有联系,这样的诗除了诗人自己,估计没人能读得懂。

好的诗歌,感情脉络肯定非常清晰,这一点不用怀疑。

洛阳

我们回到这首诗。

春风和思乡之间到底有什么关联呢?

这都是诗人在梦中完成的,所以我们仍然要分析诗人的梦。

诗人渴望挽留住春天,所以他在梦中仍然思念春天。

具体思念春天的哪些景物呢?

诗人没有明说,但是我们可以推断出来。

梦中的事物,肯定与白天看到的景物完全不同。

您看,诗人白天看到了“残花落尽”,所以他晚上应该梦到了“百花盛开”。

同样的道理,诗人白天看到了“杨柳阴阴”,那么他还梦到了“杨柳依依”。

做这样的梦,本来也没什么。

但是,妙就妙在诗人还梦到了“春风”。

这就不一样了。

您想想看,轻柔的杨柳,遇到了春风,会是什么样的景象?

一丝丝的柳条,展开细长的手臂,随风飘舞,仿佛要牵绊住什么。

这就是柳条在送别时的意象:挽留行人。

在梦中看到柳条随风飘舞,诗人这个游子自然又梦到了自己离别亲人时折柳送别的情景。

这就是诗人思乡之情的来源。

由离别时的杨柳,进一步梦到家乡的亲人和熟悉的场景。

这都是因为春风。

您看,诗人如果没有梦到春风,那么他不可能思乡,但是只梦到春风也不行,杨柳还起到了关键的桥梁作用。

您再回头读这首诗,是不是非常巧妙?读起来是不是感觉味道不一样了?

这首诗的巧妙之处在于:

(1)前两句,诗人并没有直接写思乡情,而是写另一种感情(伤春之情),为梦中思乡做铺垫;

(2)后两句,诗人没有直接写思乡之情的来源,而是巧妙地通过“春风”和“杨柳”在梦中引出了思乡情,而且“杨柳”也没有明写,还是通过诗人的伏笔引出。

这就是这首诗含蓄耐读的原因。

您觉得这首诗写得好不好,耐不耐读?

欢迎留言讨论哦。

#唐诗#

我是沉于古诗,如果您喜欢,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464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