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鹂 >> 黄鹂的形状 >> 赏腊梅在万寿山下听鹂馆
每逢岁首,腊梅花冲寒而开,成为迎春的第一花。腊梅蜜蜡色半透明的花瓣,即晶莹娇艳又清丽含蓄;特别是小小的花朵,花香浓郁——寒风中,腊梅花独有的冷香沁人心脾,幽香彻骨;更兼凌霜傲雪的品格,历史以来备受国人推崇。宋代大诗人陆游咏腊梅的名篇曰: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驿外荒野,风雨寒霜,寒梅寂寞而开,无声而谢;不争烂漫春光,不屑群芳羡妒。凋谢零落,归为尘土,却将一段芳香永驻人心。短短的一段词,写尽腊梅花的苦寒与寂寞,骄傲与坚韧!
摄影:杜鹃腊梅花开之时,赏梅都是一大盛事。每年的春节,颐和园都会在耕织图景区举办腊梅展。今年的梅展意外的改在万寿山下的听鹂馆。
梅展在听鹂馆,赏梅的同时,还可一观传说中富丽堂皇的听鹂馆,机会难得。为了避开赏梅高峰,着意选了大年初六,梅展的最后一天,几位朋友相伴同去。
摄影:田力想着大年初六了,外地的游客多以离京,看花展的人会少些,现场听鹂馆外排队等候赏梅的游客排成长队。听鹂馆内人头攒动,专业的、业余的摄影者,美拍的人们拥挤在一起。赏梅人气之旺,以至于淹没了腊梅的芳香。
花展设在听鹂馆的前厅,所以用于展览的面积并不大。不大的前厅古色古香。
摄影:杜鹃展览以腊梅为主角,配以红梅、白梅、迎春等花卉,穿插其间。红梅白梅搭配腊梅,风格一致;迎春花迎春而开,也是应景。令人意外的是,展览中还搭配了玫瑰和牡丹,尤以玫瑰突出。长条案上,娇艳的玫瑰花插枝在青花瓷盘中,与一旁青花瓷球瓶插花高低相搭,在华贵屏风的承托下,充盈着富贵之像。皇家宫苑的花展终是脱不了奢华的气息。
摄影:杜鹃室内的花展自然都是花卉盆景。花展的主角腊梅,老桩虬枝,莹花蜡浅,在国画背景的衬托下,清芬出尘。
摄影:田力水墨丹青前暗香浮动。腊梅是花亦画,画衬花影,花融画意。画中意,实中花,交融在一起,令人无尽的臆想遐思。。。
摄影:田力西江月.听鹂赏腊梅——
尚在冰霜飞雪,花枝俏动报春。虚渺长空现飞羽,可是回归雁儿?
二月春意潜出,红梅翘楚江山。万寿山下有听鹂,暗香蜡中颜色。
——杜鹃
摄影:田力高雅别致的展示方式,让无数的镜头聚焦在腊梅花前。
腊梅广受国人喜爱,听鹂馆本身也是盛名遐迩,用于举办花展,二者合一,自然吸睛无数。
摄影:龙华北京赏腊梅的去处颇多,听鹂馆赏梅,着实奔着听鹂馆去的。虽然生长在北京,去过无数次颐和园,从未踏足听鹂馆。印象中的听鹂馆从未对外开放过。
听鹂馆的历史颇有些故事。最初,听鹂馆是慈禧太后的小戏园子,慈禧太后常与众大臣于听鹂馆欣赏音乐。
有句话形容听鹂馆:听鹂馆的地最平。据传晚清重修颐和园时,慈禧太后极为重视听鹂馆。因慈禧太后的高标准,听鹂馆的建造极为耗功,工匠们精疲力竭。在听鹂馆建成之际,慈禧太后亲至听鹂馆验收。为检验馆中地面是否平整,向地面泼水,以验证地面的平整度(水平,水是检验平整度的最佳方式,标准严苛且简单易行。泼水后,地面稍有不平就会出现水洼,效果一目了然)。太监大总管李莲英为了掩盖地面不平,有意站在水洼之处,用长袍遮挡地面,验收方顺利过关。从那时起,听鹂馆就盛名在外了。
听鹂馆的称谓:听鹂二字,可谓雅称至极。其中的鹂字,即指黄鹂鸟。黄鹂鸟善鸣,歌喉动听。唐代大诗人杜甫咏黄鹂鸟的名句: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一个鸣字,将黄鹂鸟鸣声悦耳的特点展现无遗,千古名句流传至今。
图片来自网络鸟类中善鸣者颇多,如百灵画眉等,独黄鹂鸟有听鹂一说。黄鹂鸟通体鲜黄色的羽毛,配以少许的黑色,更兼粗壮红润的嘴巴,整体毛色艳丽且形象高贵。善鸣与美丽兼顾,黄鹂鸟当得一个鹂字。
听鹂,顾名思义:听黄鹂鸟鸣。以听鹂暗指赏乐,看似直白,实则雅韵婉转,音乐般的诗情画意,将优雅推崇到极致。
听鹂馆,皇家赏乐之处,优雅别致更兼富丽堂皇,世人莫不向往。
摄影:杜鹃解放后,听鹂馆改做饭庄,专门用于招待各国政要,社会名流,寻常百姓无缘涉足。每当游园颐和园,走过听鹂馆的大门,总不免瞩目观望,那时的听鹂馆是颐和园中众所周知的神秘所在。
今天的腊梅展设在听鹂馆的前厅,后面的院子依旧是饭庄。不同的是,现在的听鹂馆饭庄,只要付钱就能在里边用餐。馆中的菜品都是一流的,价格更是一流,没钱还是无缘。无论怎样,听鹂馆中赏腊梅,都是一桩难得的风雅之事。
-2-10,听鹂赏腊梅。